存在;因其讲理,给我们带来了理性的快乐。爱生活、爱学习、爱地理,让我们一起享受到地理的愉悦。喜欢地理的小伙伴们,让我们嗨起来吧~~~真诚相待,带着自己的阳光,在路上~~~" data-from="0">

2022年湖北省高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在某城市中心,一种创新型绿色建筑一垂直森林高层住宅落成面世。它是在建筑的垂直方向上,覆盖满本地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每层住户营造“空中花园”,形成具有森林效应的生态居住群落。图示意“垂直森林”局部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设计相比,“垂直森林”在居住空间设计上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
A.阳台       B.客厅
C.卧室       D.厨房
2.“垂直森林”的灌溉系统适宜采用(   )
A.井灌       B.漫灌
C.喷灌       D.滴灌
3.相较于一般城市绿地,“垂直森林”(   )
A.抗风能力更强       B.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C.维护成本更低       D.土地利用效率更高
【官方解析
1.本题考查垂直森林住宅。根据材料可知,为每层住户营造“空中花园”,植物主要是在建筑外侧的垂直方向延伸。由图可知,植被主要分布在阳台上,阳台也更适合种植植被。因此,与传统设计相比,“垂直森林”变化最大的是阳台,A项正确。
2.本题考查住宅垂直森林的灌溉系统。由材料可知,“垂直森林”在建筑的垂直方向上延伸,垂直高度差异大,滴灌可以精准灌溉,节水的同时对楼体及居民生活影响较小,D项正确。
3.本题考查住宅垂直森林特征。由材料可知,“垂直森林”垂直分布于住宅楼外侧,一般城市绿地需占用地面空间,因此“垂直森林”单位面积的土地利用效率更高,D项正确。
         
         
【答案】1.A    2.D    3.D
近年来,河南某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运力资源,推进全域公交,方便群众出行,让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够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将快递物流与城乡客运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公交和货运班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营模式。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县为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需要(   )
A.增加公交发车频次       B.完善公交覆盖网络      
C.开发移动购票程序       D.实行政府补贴票价
5.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
降低公交运营成本②提高公交使用效率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④提高产品附加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
A.助力乡村振兴       B.促进物流发展       C.提高城镇化率       D.保护生态环境
【官方解析
4.本题考查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增加公交车发车频次只能使交通线附近的居民实现“抬脚上车”,与“出门见路”无关,A项错误;完善公交覆盖网络包括增加交通线,有利于实现百姓“出门见路”,完善公交覆盖网络能使居民选择多种线路到达目的地,有利于实现“抬脚上车”,B项正确;开发移动 购票程序,实行政府补贴票价与题意不符,
C、D项错误。
5.本题考查公交车的有效利用。公交车本以客运为主,带货下乡和捎农产品进城增加了其货运功能,可以提高公交使用效率,②正确;增加客货运输量可以降低单人或单件货物的物流运输成本,③正确,C项正确。
6.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由材料“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可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便民惠民、助推发展”,意在助力乡村振兴,A 项正确。
【答案】4.B    5.C    6.A
印度铝产能位居世界前列,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有一定数量出口,近几年该国铝回收产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图示意印度部分矿产资源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最适宜布局电解铝厂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印度铝产能持续提升将可能使(   )
①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②单位产品能耗增大③汽车制造业从中受益④就业率大幅度提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印度大力发展铝回收产业可以(   )
增加产品种类②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碳排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官方解析
7.本题考查工业布局。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解铝为动力导向型工业,生产会消耗大量的电能,需要靠近煤矿布局,同时电解铝厂的原料为铝矿,需要靠近铝矿布局,燃煤发电需要大量冷却水降温,因此也需靠近河流,故丁地最适合,D项正确。
8.本题考查工业发展影响印度铝产能持续提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会导致能源进口增加,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①正确;单位产品能耗与生产技术有关,与总产量的多少无关,②错误;铝为汽车制造业的原料之一,铝产能持续提升会使汽车制造业从中受益,③正确;产能持续提升的途径有多种,并不一定是因为增加了员工,特别是大幅度增加员工,④错误,A项正确。
9.本题考查工业循环。回收铝不会增加产品种类和提升产品质量,①②错误;回收铝可以提高铝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③正确;回收铝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④正确,D项正确。
【答案】7.D    8.A    9.D
智利竹筴鱼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图示意智利竹筴鱼洄游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影响智利竹筴鱼洄游路线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盛行风向       B.海水温度
C.距陆远近       D.种群规模
11.推测智利竹筴鱼的生活习性是(   )
A.冬季产卵       B.顺流洄游
C.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
D.幼鱼更倾向深水环境生活
12.与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幼鱼的活动范围(   )
①厄尔尼诺年,向南偏移②厄尔尼诺年,向北偏移③拉尼娜年,向南偏移④拉尼娜年,向北偏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官方解析
10.本题考查生物与区域环境。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受盛行西风带影响,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竹莢鱼的洄游方向主要由东南向西北,与盛行风向恰好相反,A项错误;冬春季节西风漂流带来的南极冷水势力加强,导致海水表面温度降低,冷暖水混合区向北移动,鱼群向北洄游,夏秋季节冷水势力减弱,混合区向南移动,鱼群向南洄
游,B项正确;读图中洄游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路线与距陆远近无明显关联,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推测种群规模对洄游路线的影响,D项错误。
11.本题考查生物习性。由图可知,成鱼洄游路线偏高纬、偏西,幼鱼洄游路线偏东、偏低纬,高纬处受西风漂流带来的冷水影响较大,低纬处受寒流影响较弱,高纬海区温度较低纬海区温度偏低,因此推测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C项正确。
12.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高,幼鱼活动范围应向高纬方向扩展,即向南偏移,①正确,②错误;拉尼娜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低,幼鱼活动范围应向低纬方向收缩,即向北偏移,③错误,④正确,
B项正确。
【答案】10.B    11.C    12.B
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第一颗在晨昏轨道运行的太阳同步气象卫星,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组网格局,可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E星装载最先进的微光成像仪,可大幅提高弱光条件下的监测精度。图示意晨昏轨道、上午轨道和下午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晨昏轨道卫星(   )
A.两侧温度差异小
B.对地观测时,当地的太阳高度角小
C.太阳能补充不足
D.对地观测时,成像仪太阳光入射少
14.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   )
A.年变化幅度为23°26'
B.日变化幅度为180°
C.年变化幅度为46°52'
D.日变化幅度为360°
15.2021年7月某日,当E星观测到巴西圣保罗(23°S,47°W)的万家灯火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墨西哥圣地亚哥(23°N,110°W)此时地表温度最低
B.冰岛雷克雅未克(64°N,22°W)附近海域晨雾弥漫
C.夏威夷火奴鲁鲁(21°N,158°W)烈日当空
D.中国北极黄河站(79°N,12°E)极光绚烂
【官方解析
13.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晨昏轨道卫星一侧为白昼,一侧为黑夜,两侧温度差异较大,A项错误;对地观测时,地面为凌晨或傍晚,太阳高度角小于上午和下午的太阳高度角,
B项正确;大部分卫星运行的动力来自太阳能,三颗轨道卫星均可接触阳光,太阳能补充均充足,C项错误;对地观测时,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成像仪太阳光入射角度小,但太阳光入射并不少,D项错误。
14.本题考查地球运动。E星的运行轨道是晨昏轨道,即晨昏圈。因此,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的变化即晨昏圈相对于地轴的变化,而晨昏圈相对地轴的夹角最小在二分日,为0°,最大为二至,为23°26′,年变化幅度为23°26′,A项正确。
15.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由材料可知,巴西圣保罗位于47°W,可推其知其位于西三区,万家灯火即入夜后,假设此时为20:0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火奴鲁鲁为西十一区,区时为12:00,可能出现烈日当空现象,C项正确。
【答案】13.B    14.A    15.C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近几年,南疆地区农民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搭建拱棚,种植蔬菜,足不出户,增收致富。这些大棚里生产出来的新鲜蔬菜,不仅满足了本地需要,而且还跨越天山南北,被端上全疆千家万户的餐桌。目前,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南疆地区设施蔬菜种植得到快速发展,面积由过去占全疆的四成提高到近八成,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图示意该地区蔬菜大棚。
(1)描述南疆地区蔬菜种植面临的自然条件。
(2)自然条件不算优越的南疆缘何能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请说明理由。
(3)简述利用房前屋后搭建拱棚种植蔬菜对农民的好处。
【官方解析
(1)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南疆地区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有优势方面也有劣势方面,其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大部分位于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较低;地处干旱区,全年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存在土地盐碱化的问题;当地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大。
(2)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结合材料可知,当地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设施蔬菜种植快速发展,可以推测南疆成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有政策的支持、企业的引领和农户素质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同时南疆的蔬菜销往新疆各地,可以推测其冷藏保鲜技术提升;市场的扩大也会推动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
(3)本题考查庭院设施农业的优势。在房前屋后搭建拱棚可以有效利用庭院土地;房前屋后拱棚较小,投入小,且随时可以管理拱棚中的农业生产,生产灵活;产出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供应自家食用也可以出售,增加收入;还可以改善居住环境。
【官方答案】
(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风沙灾害多;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盐碱化(沙化)严重;水源不足。
(2)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利用大棚防风沙、保水、保温、保肥;政府照应,政策支持,大力促进产业振兴;实行“企业+公司+农户”,可规模化生产;科技提供保障(智慧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产业体系清晰完善;交通条件的改善;市场需求的扩大;服务设施
的完善。
(3)便于维护和管理;利于实现蔬菜自给自足;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住环境。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表储水条件差,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缓解区域缺水问题,国家在黄河支流一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该工程于2021年9月全线通水,极大缓解了当地5市13县(区)用水短缺,600多万群众受益。图示意该调水工程。
(1)分析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
(2)指出该工程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的优点。
(3)评价输水线路网状布局的积极意义。
【官方答案】
(1)黄土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水源涵养能力差;地形破碎,河流短小;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2)避免暴露地表,减少蒸发;克服地形障碍,缩短渠道长度;硬化沟渠,减少渗漏;有效控制输水速度,避免渠道淤积或被过度冲刷。
(3)扩大受水区面积,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精准供水,提升供水效率;网状布局,有利于用水公平。
【官方解析
(1)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地表储水条件差意味着地表水易流失,流失的途径包括蒸发、下渗等,所以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可从下渗量大和蒸发量大两个角度分析,结合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地表水蒸发旺盛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输水线路的特点。隧洞、暗渠和渡槽均能减少水分蒸发,减轻水体污染;由材料可知,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可以缩短单条线路长度。
(3)本题考查网状输水线路布局的积极意义。
该区域水资源短缺,输水线路网状布局可以增加区域内水资源供给范围,满足沿线地区的用水需求;有利于完善沿线地区与供水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水资源的供给有利于沿线地区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利于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徒途中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1亩≈666.67平方米)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建成后来条子泥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下图)。右图示意条子泥湿地位置
(1)分析导致当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
(2)说明“720高地”建设与维护的具体做法
(3)该地恢复鸟类栖息地的成功实践,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请你拟定一个经验总结提纲。
【官方答案】
(1)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滩涂,加剧海岸侵蚀;外来物种入侵、养殖等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围垦养殖,占用滩涂,导致候鸟停歇地减少;养殖面积增加养殖过程中造成污染及扩散,湿地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导致迁徙鸟类食物减少;旅游观光活动和旅游设施建设等带来环境压力。
(2)微地形改造,建设高潮位栖息地;退渔还湿,科学制定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营造鸟类栖息环境;加强监测,精准掌控水位、水质和生态植被状况;制动巡护管理措施应对盗猎、污染、物质入侵威胁;限制游客可进入范围。
(3)建设背景,规划与现状,建设理念及指导思想;确定保护目标、思路与方法;栖息地恢复保护方案与工程措施;组织管理、政策、技术、资金、宣传、培训等。
【官方解析
(1)本题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结合材料可知,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减少,因此需要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可知,建设“720高地”目的是将其改造为可以满足候鸟栖息所需的高潮位栖息地,说明原栖息地可能被淹没,因此可推测自然原因为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方面可能是不合理的活动占用了栖息地,包括围垦、养殖等,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鸟类食物来源不足。
(2)本题考查生物栖息地的建设和维护措施
“720高地”的改造建设是为了满足候鸟在高潮位时的栖息要求,结合材料中改造鱼塘为高地可知,需要改造地形、恢复生态、建设候鸟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再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管理维持后续栖息地的生态稳定。解题时可以列举具体的生态修复和生态管理的措施
(3)本题考查鸟类栖息地恢复的经验总结注意题目要求拟定经验总结提纲,按照提纲的结构,按照总分的结构,先谈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再谈背景(改造条件等),最后总结展望,将具体做法进行总结和拓展,形成逻辑性强的提纲即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讲地又讲理”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视频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投稿邮箱:108494395@qq.com
合作交流微信号:18205327317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