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来源于读者投稿】
提起清华和北大,这应该是国内无数莘莘学子向往的高校,也是为人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作为百年老校,清华和北大经历过历史的积淀,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顶尖人才。

如果要说超越清华,恐怕没有人会相信国内还会有媲美甚至超越清北的学校,但就是这样,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放出“豪言”:“200亿建造一所西湖大学,5年内赶超清华!”还得到了商界大佬马云等人的投资支持。
他是谁呢?他的“豪言”如今实现了吗?


200亿建造的“土豪”大学
2018年2月14日,西湖大学正式被国家教育部同意设立,这所位于杭州市西湖边上的大学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这所大学外观建造的沉稳大气,师资力量雄厚,为了引进更多的教育界顶级人才,学校可谓是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只为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

西湖大学的校长施一公,在建造大学前更是放出“豪言”:“我们要花200亿建造大学,用5年的时间超越清华和北大,用15年的时间超越加州理工学院,成为世界级的一流大学!”他们的招生政策和培养方式也与传统高校不相同,院校只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生,所以大家也纷纷表示对这所学校的未来十分看好。

作为国内顶尖学府的清北,承载了百年的历史人文积淀,西湖大学“初生牛犊不怕虎”,想要超越清北,究竟能不能如愿呢?


清华的雄厚实力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的前身是1911年4月9日改名的清华学堂,是一所主张中西融合、自强、德育、全面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

清华大学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科技的研发为重,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多年来,国家对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是国家科技计划实施的重点院校。所取得的科研专利在全球高校中名列第五,是学子们交流和研发的教育圣地。

清华大学与国内外的共同召开过近百次的学术交流会,其中37个A类的学科,实力在全球高校来说都是十分出众的。
面对百年老校,西湖大学新创建没多久,作为创办人的施一公有没有这个实力呢?

幼时勤奋好学,留学归来投身教育事业
1967年,施一公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由于当时年代的要求,两岁时跟随父母来到河南省驻马店的一处村庄,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为了生活下去,需要每天早早起床上山劈柴,下地耕作,忙着做各种杂活儿。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父母始终觉得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于是每天忙完农活儿,就抽出时间来教孩子们读书写字,施一公从小也非常好学,这让父母很是欣慰。

时间久了,施一公经常听起父亲给他讲一些科学小知识,他对这些新奇的知识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后来进了学校,书本上的科学实验更加吸引了他对这个领域的探索,在校的学习成绩也很优异,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受到了老师们的夸赞。
其实在当时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够考上大学那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施一公是块儿学习的料子,于是在父母和乡亲们的鼓励下,带着他们的那份期待,他学习更加刻苦了。
施一公的小学老师曾经给他说过:“一公啊,你要好好学习,可要争口气啊,我们还等着你给咱们驻马店人争光嘞!”他默默的记下了老师说的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18岁那年,因为他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比赛中发挥出色,成绩获得了“一等奖”,从而获得了保送清华的资格。带着父母的期待,乡亲们的鼓舞离开了家乡,踏上了求学之路。
他选择了攻读清华的生物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刚一进入大学,施一公有些茫然,他从没有离开家乡这么远,不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繁忙的课程都让他无所适从。况且自己和城市的学子们从小成长的环境不同,他们之间的差距也不小。

但是这些难题很快就被施一公克服了,有困难就解决,跑得慢了就奋起直追!为了尽快赶上那些成绩比自己优异的同学,他每天早早起床就去了图书馆,一天的课程结束后,还会继续学习学到半夜。有时候做实验就熬个通宵,实验室里的那盏灯见证了他无数个奋斗的夜晚,通过不断的努力,他的成绩突飞猛进,常常在年级里都是第一名。

可是就在一切向好的时候,噩耗却传来了...
施一公的父亲由于一场车祸而不幸离世,这给他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经过家人和朋友的开导,他慢慢地从这片阴霾中走了出来,生活还要继续,只是从此少了父亲的殷殷教诲。

考虑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于是他决定出国留学进一步深造。后来就进入了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继续自己的学业,并在1995年获得了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在此期间,曾取得了很多重要科技成果,还获得了该系的“终身教授”的殊荣,他还首次解析了人源多囊蛋白1与多囊蛋白2形成的复合物结构的重大成就。

校方为了留住他这个人才,还为他提供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其中就包括一所200平米的实验室和50万的科研资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一家公司做考察,看到了自己的国家的优秀人才在外国的公司受尽歧视,没有受到公正的对待,这让他十分生气,心里酸酸的。从那一刻起,他就坚定了要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贡献的决心。

2008年,学业有成的他想要归国发展,于是就婉拒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研究员的邀请,毅然决然的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后来担任清华副校长。
期间还有美国的高校开出1000万美金的高额薪资邀请他回去,但他都拒绝了。既然国家培养了自己,就一定要回来报效祖国,为国家培养人才。为此他还专门开了一门思政课程,目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们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教育和爱国的重要性。


创办西湖大学
直到2015年,施一公想要创办民办院校的想法萌生了,他认为国内传统公办院校的教育方式还有进一步创新的空间,想要开创多方面的培养方式,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培养更多的硕士和博士生。于是就辞去了自己在清华的所有职务,保留了清华大学的教授职务,开始筹建一所世界顶尖的民办大学,即西湖大学。

2018年2月,西湖大学被教育部同意设立,吸引了全国教育界和学子们的目光。施一公的名字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但是之后的他因为一些言论也受到过质疑,今年6月份,施一公在一次直播中被问到如何选择大学专业的问题,他却坦率地说道:“我建议选择专业第一是先考虑自己是否有兴趣,第二是看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我并不建议选择专业时首先考虑能不能赚钱...”

正是这番言论,也让他受到了许多网络言语的攻击,网友们纷纷表示:
“这位‘专家’请不要乱建议,请考虑一下现实情况...”
“你当然不缺钱花,但是大多数我们都是普通人,如果不能挣钱,我们的选择有什么意义呢?不识人间疾苦...”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国家如今将学生的教育放置在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正是有了国家对教育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他才这么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对国家的学子们抱有真切的期望。

虽取得傲人成绩,但未来仍需努力

尽管社会各界对西湖大学这所顶尖高校给予厚望,但是想要超越清华北大和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他们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西湖大学在不断探索的路上也是取得了一些举国瞩目的成绩,校内目前已经聚集了近130位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和教授;在生命科学领域也积极完成了23个国家级的项目;还第一个解析了病毒ACE2全长结构,在生物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校内也已经建立了4个省级的研究平台和研究室,成为了国家的重点高校,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
正如他的名字那样,施一公做到了一心为公,凭借那份独一无二的干劲儿和勇气,向大家证明,梦想还是要有的,每个人都有着无限的潜力。高校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进行摸索,借鉴其他优秀高校的长处学习,才能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