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以“年货”之名,寄新春期许。中国农业大学这些特殊的“年货”,不仅饱含农大人的满满心意,更承载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责任与担当。打开这份“年货”,我们一同感受农大人在农业强国建设征途上的不懈追求,共同享受这场关于智慧与汗水的美食盛宴!
我国水产养殖世界第一
春节期间,海鱼、大虾、螃蟹、牡蛎等水产品成为餐桌上的“宠儿”。随着人们对食品多元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水产养殖作为一种可持续蛋白质来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
“我国的水产养殖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到全世界养殖产量的约60%,达到世界第一。中国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养殖量超过捕捞量的国家,正在让全世界动物蛋白的供应模式发生转变”,第一届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班主任刘峰教授介绍道。
“目前,中国水产养殖有较好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方向,但我们也要继续完善和提高,例如北欧三文鱼养殖就是很好的榜样”,刘峰表示,“要把养殖做得更好,要培育更多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品种,更加注重水产品安全,推广环境友好的养殖模式”。中国农大水产养殖专业,便是专门研究水生生物养殖、繁育、疾病防治、水质调控等方面的学问。
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
中国农大水产养殖专业自2007年批准设立并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以来,一路稳步发展。“通过不断引进优秀教师,逐步加强教学实践,多年来,水产专业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优秀的毕业生,成功完成了‘1+3’模式的培养任务,即学生在北京学习一年,在烟台学习三年,满足了整个专业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刘峰表示,烟台靠近海洋,更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3”模式契合了教学需求。

水产专业大四学生王浩宇表示,“我们专业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寒暑假期间,学校会组织我们前往各类养殖场地进行实习,让我们在实践中真切地锻炼自己,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此外,专业的理论研究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交叉融合,让我们在学习中开拓眼界,发现很多新方向。”
“跃”想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
“18年来,中国农大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在培养质量、生源质量以及就业单位反馈方面均表现出色,得到了充分认可”,学校多年来一直关注毕业生的发展,无论是进入企业还是研究所,水产专业的毕业生都深受认可。用一句比喻来形容,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不仅能做学问,学术能力强;而且善于深入一线,吃苦耐劳。”
“但水产人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期,专业硕士培养点评估过关,2025年将招收第一批硕士。随着硕士点的获批,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了各方面的办学条件,这将有利于构建更加立体、完整的学科体系”,刘峰表示,对于本科人才培养而言,这也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消息,通过形成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贯通的格局,将更有利于推动水产学科的发展,同时为学校在水产产业领域培养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农大正在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引进,并从学科角度,进一步建设有关研究平台,更加注重本科和硕士专业人才培养,发挥好学科优势和水产学科特色教育,争取取得更多优异成果。
“中国农业大学水产人,特别是广大学子,要深刻感受百廿发展历程中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要时刻铭记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心怀梦想,不懈奋斗,不断创新,助力行业进步,关心农业、关注农业、热爱农业,热爱生活,祝愿同学们新年快乐,学业有成!”
这两天,你有品味水产佳肴吗?
它可不只有鲜美诱人
了解水产专业的“渔”乐无穷
文字 | 姜明慧 李心怡
图片|受访者提供 人民网
编辑 | 徐梓怡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吴笑含 姜承希 宋成雨 张舒然 齐顺然 杨雨睿 肖译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