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以“年货”之名,寄新春期许。中国农业大学这些特殊的“年货”,不仅饱含农大人的满满心意,更承载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责任与担当打开这份“年货”,我们一同感受农大人在农业强国建设征途上的不懈追求,共同享受这场关于智慧与汗水的美食盛宴!


过新年,吃海鲜
红红火火年年有鱼!
饭桌之上,怎可无“鲜”?
要说餐桌上的C位
那一定非海鲜莫属啦!
中国农大的水产养殖专业了解吗?
我们“鲜”的很稳妥!


我国水产养殖世界第一


春节期间,海鱼、大虾、螃蟹、牡蛎等水产品成为餐桌上的“宠儿”。随着人们对食品多元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水产养殖作为一种可持续蛋白质来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

“我国的水产养殖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到全世界养殖产量的约60%,达到世界第一。中国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养殖量超过捕捞量的国家,正在让全世界动物蛋白的供应模式发生转变”,第一届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班主任刘峰教授介绍道。

“目前,中国水产养殖有较好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方向,但我们也要继续完善和提高,例如北欧三文鱼养殖就是很好的榜样”,刘峰表示,“要把养殖做得更好,要培育更多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品种,更加注重水产品安全,推广环境友好的养殖模式”。中国农大水产养殖专业,便是专门研究水生生物养殖、繁育、疾病防治、水质调控等方面的学问


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


中国农大水产养殖专业自2007年批准设立并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以来,一路稳步发展。“通过不断引进优秀教师,逐步加强教学实践,多年来,水产专业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优秀的毕业生,成功完成了‘1+3’模式的培养任务,即学生在北京学习一年,在烟台学习三年,满足了整个专业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刘峰表示,烟台靠近海洋,更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3”模式契合了教学需求。

数字渔业是中国农大水产专业的旗帜方向。“李道亮教授的团队已经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数字渔业研究团队,在数字渔业的带动下,我们的其他的研究方向,例如遗传、营养等也在不断进步。近年在地方特色品种单环刺螠(海肠)上已有研究积累,并取得了省学会,省部级等相关的奖项。
一个人就可以养好100吨鱼”,李道亮教授团队的数字渔业打破了传统的“汗水渔业”。通过对鱼体温、质量的检测,适时调整养殖方式,最大限度为鱼儿提供“温馨的家”,用大数据对鱼塘水温、鱼体状态进行智能监测并及时调整,通过“鱼菜共生”构建绿色有机循环系统,用最少的电、最少的水、最少的饲料,养出最多的鱼
目前,“鱼菜共生”系统已在北京、河北、山东、天津、江西、重庆、广东等省份落地,也正在广州打造51.1亩第四代鱼菜共生智能工厂,将实现养殖和种植全程无人化
水产养殖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具有鲜明的特点专业与动物科学等相关专业形成特色互补,开设了如水产动物病害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以及水产遗传育种学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专注于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养殖技术与科学管理,构成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尤为注重对水产产业链的全面理解,开设了渔业经济学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对渔业产业的整体认知,同时,还从产业链角度出发,开设了水产品加工学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使专业体系更加立体,让学生在学习水产养殖技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水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等产业链后端环节”,刘峰介绍道。

“中国是有着十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尤为重要。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要向海洋要食物。”水产专业的学生们对于自己的专业也有很强的认同感。水产专业大四学生滕腾从开始的兴趣使然到接触之后对“蓝色世界”的沉迷,这段路途中良师颇多,益友如云。他认为水产养殖专业这一能够为人类源源不断生产优质蛋白的朝阳产业,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水产专业大四学生王浩宇表示,“我们专业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寒暑假期间,学校会组织我们前往各类养殖场地进行实习,让我们在实践中真切地锻炼自己,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此外,专业的理论研究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交叉融合,让我们在学习中开拓眼界,发现很多新方向。”



“跃”想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


“18年来,中国农大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在培养质量、生源质量以及就业单位反馈方面均表现出色,得到了充分认可”,学校多年来一直关注毕业生的发展,无论是进入企业还是研究所,水产专业的毕业生都深受认可。用一句比喻来形容,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不仅能做学问,学术能力强;而且善于深入一线,吃苦耐劳。”

“但水产人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期,专业硕士培养点评估过关,2025年将招收第一批硕士。随着硕士点的获批,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了各方面的办学条件,这将有利于构建更加立体、完整的学科体系”,刘峰表示,对于本科人才培养而言,这也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消息,通过形成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贯通的格局,将更有利于推动水产学科的发展,同时为学校在水产产业领域培养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农大正在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引进,并从学科角度,进一步建设有关研究平台,更加注重本科和硕士专业人才培养,发挥好学科优势和水产学科特色教育,争取取得更多优异成果。

“中国农业大学水产人,特别是广大学子,要深刻感受百廿发展历程中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要时刻铭记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心怀梦想,不懈奋斗,不断创新,助力行业进步,关心农业、关注农业、热爱农业,热爱生活,祝愿同学们新年快乐,学业有成!”


这两天,你有品味水产佳肴吗?

它可不只有鲜美诱人

背后也有中国农大人的不懈奋进
让我们探寻浪花下的美味秘密

了解水产专业的“渔”乐无穷




文字 | 姜明慧 李心怡

图片|受访者提供 人民网

编辑 | 徐梓怡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吴笑含 姜承希 宋成雨 张舒然 齐顺然 杨雨睿 肖译露


设为星标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新的一年,这份日历必须码住!
看看CAUer镜头中的年味!
在三亚和巴西,中国农大人这样过除夕!
边塞金花花,新年来一杯!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