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专业代码 | 081005T |
专业设立时间 | 2016年 |
专业学制 | 4年 |
专业学位 | 工学学士 |
所在学院名称 | 土木工程学院 |
专业地位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 · 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位列第9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最早可追溯至1969年开设的地下工程专业,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主要依托岩土工程学科办学,岩土工程学科于1981年获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建设陕西省岩土与地下空间工程重点实验室,2022年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
历史沿革
· 1969年,成立地下工程专业;
· 1978年,并入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 1999年,设立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
· 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 2017年,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培育项目;
· 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4年,位列“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9。
专业设置有“免试研究生计划”“萃英计划”“本硕一体化”等升学激励措施与途径。
免试研究生计划
每年级约10%的学生进入免试研究生计划,被成功推免至浙江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本硕一体化
实施“本硕一体化”政策,享有推免研究生专项指标。
萃英计划
通过“萃英计划”选拔优质生源攻读本校硕士学位。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人,实验技术人员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4人,34人均具有博士学位。现有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等省级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青年人才、陕西省高层次青年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国家和省级人才6人次。
王铁行教授
岩土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
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宋战平教授
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负责人
陕西省岩土与地下空间工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郑文杰教授
国家级青年人才
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
王军保教授
陕西省高层次青年人才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许健教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层次人才
青海省高层次人才
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
人才培养目标: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着眼国家中长期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理念,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工程职业道德,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且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方向: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市政建设、房屋建筑、交通工程等领域从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管理、研究和开发。
核心课程体系:
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材料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基础工程、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建设法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
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土木与地下工程施工、地下建筑结构、岩土与地下工程测试技术、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
专业实践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工程地质学实习
毕业实习—管幕施工
毕业实习—装配式建筑施工
教学平台: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注重加强教学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依托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教学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材建设:
近年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先后出版《土力学》《岩石力学》《基础工程》《地下结构设计》《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地质学》《湿陷性黄土地基》等教材20余部,基本涵盖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所需教材。
教学成果获奖:
近年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师先后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先后获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4项、陕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陕西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2项。
学生创新创业获奖:
土木工程学院是陕西省创新创业试点院系,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注重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和双创竞赛,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32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等。
优秀毕业生代表
姚仰平
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Thomas FitchRowland奖获得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廖红建
国际滑坡机构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冯世进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部长、教授
刘恩龙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四川大学教授
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专业逐步形成了地下空间设计理论与防灾减灾、地基基础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环境岩土力学理论与多场耦合效应、土体与土遗址加固理论与关键技术等四个特色研究方向,深入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形成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现拥有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近10年来,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承担大型企业委托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SCI/EI检索期刊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授权国家专利15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20余项。
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西部城乡建设安全保障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岩土与地下空间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城市公共交通空间综合规划与开发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软科学研究基地。
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结构工程与防灾减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在复杂地质及环境条件下地下工程防灾减灾、特殊土工程施工技术、土遗址加固和保护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实用技术和解决方案,为行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多项技术推广应用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黑山、格鲁吉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让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专业教师多项成果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隧道建设
专业教师多项成果应用于深部储能工程
专业教师多项成果应用于特殊土工程
欢迎报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