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半岛都市报6月24日报道:6月22日,康复大学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论坛在青岛举行,并为康复大学揭牌。康复大学为公办普通本科学校,目前设有5个学院(部),今年首批招收300名本科生。
据悉,康复大学由山东省政府主办,教育部、中国残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单位共同支持建设,驻地为山东省青岛市。学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
康复大学教务部负责人王立祥介绍,学校目前设有康复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社会发展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教学部5个学院(部)。今年该校首批招生专业为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和临床医学5个本科专业,计划面向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湖南五省招收300名学生。
筹建五年,九成师资博士以上
历经五年的筹建,康复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学校聚集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占比一半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比九成以上,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高校和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占比八成以上,院士、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占比五分之一以上,这些为康复大学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之路奠定了雄厚的师资基础。
同时,学校坚持学科交叉共融,以全面康复理念为主线,按照“全球视野、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和“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要求,构建以康复学科为引领,医学、理学、工学为主体,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跨领域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康复学科专业体系。以新医科和新工科建设为引领,以新兴交叉学科为突破口,推动康复科学与技术设置为一级学科。打造国家级高科技前沿康复人才培养高地,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卓越康复人才。
本科生培养突出“康复+”
学校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校已基本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目前已与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联合招收137名博士研究生,已毕业22人。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学校突出“康复+”特色,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康复作业治疗专业,学校与国内顶尖康复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合作成立康复作业治疗创新班,采用“1+3”培养模式(1年级在康复大学校内学习,2-4年级的专业理论授课、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全程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内完成)。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注重康复医学和工程技术的交叉融合,引导学生在医学实践中掌握电子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学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协议,将组织学生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流学习。康复大学首批5个专业全部强化科研训练,拓宽国际视野,为学生提供海外研修或海外学习机会。
极目新闻综合半岛都市报、科技日报、康复大学官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