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条例明确了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毕业生享有平等机会。高技能人才在学习进修、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工资福利等方面,将享受相应层级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更加凸显。如何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弯道超车”?


即日起,四川日报资阳全媒体中心推出《职通计划》,通过对话校长(院长)、网红探校等方式,走进职业院校,深入了解其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就业前景等等。

4月1日,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执行院长何虎接了一个电话,是资阳市餐饮协会负责人希望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找学校推荐毕业生的,与学校谈合作的企业络绎不绝。一所成立了仅5年的职业技术院校,为何如此受青睐?这背后,是学校对“动手能力”的重视,何虎说,我们要力争实现学生出了校门就能进企业,而且还能独挡一面。


晋升渠道宽阔,多途径通往本硕之路

2019年,作为四川第一所环境类职业院校,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环境学院)填补了全省无专门环境类高校历史的空白。经过近5年的发展,在校学生超过1.5万人,教职工近600人。

何虎介绍,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趋重视,环保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环保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毕业生供不应求,尤其是王牌专业——生态环境专业群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就有企业投来“橄榄枝”。目前,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环境信息技术等6大环保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专业对口程度高。根据统计,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两届毕业生约3000人,就业率达到了92%,每年还有近300人升入宜宾学院等本科院校继续学习,甚至通过学校与国外大学的升学通道,进行本科、硕士连读进一步深造。

值得一提的是,环境学院“抢手”的专业除了环境类,生命健康专业群也成为“香饽饽”。

目前,环境学院开设了康复医疗技术、护理、婴幼儿服务与管理等医疗专业,还涉及食品营养与安全、健身指导与管理、体育保健康复等大健康专业。一所以环境专业命名的高校,打造生命健康专业群,有何优势?在何虎看来,两个专业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治理好环境,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生活更健康。

工厂搬进校园,让学生在实习中实战

即将实施的 《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产教融合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支持建设区域产教融合联合体等等。

何虎说,《条例》的出台,让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的确,没有产教融合就谈不上职业教育,校园里建立了“奥恒环保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这是学院与四川奥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生产基地,双方共同投入近9000万元,建设一所具有生产性的校中厂,将企业的生产、研发环节进入学校,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5000余万元。

一方面,学生在教室进行理论学习,实训室内则可以开展实操,再到工厂中进行岗位实习,这样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作为职场人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一来,学生在校三年,不出校门就完成了理论学习、实训和岗位实习,毕业时已基本符合岗位所需求的技能,打通了校园与企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老师在学校就能完成教学工作和企业实践,尤其是在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科研创新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既提升了老师各方面的能力,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价值。

环境学院从成立之初,一直将市场作为风向标:市场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校遇到什么困难,反之到市场寻求帮助。在这样的理念下,学院成立了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既包括学校领导、专家教授,也包括来自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他们均全程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比如在专业设置时,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首先是进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有哪些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些人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知识,这样一步一步倒推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此外,学校还与企业达成了订单班培养计划,把企业需求、企业文化植入到课程体系中,让学生在校就能认识企业、认可企业、融入企业。

何虎还提到,下一步,学校在继续做好生态环境专业群和生命健康专业群的基础上,还将布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以及根据雁江区食品饮料产业加强食品类专业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