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历史中,学院还曾光荣地承担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解放军合唱团的任务。这一经历不仅彰显了学院在文艺方面的卓越实力,也进一步展现了学院在大型活动中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合唱团任务中,学院不仅展现了出色的文艺实力,更彰显了其独特的办学理念特色。学院秉承“传承大将精神,服务陆军建设,紧贴装备育人”的办学理念,深受“哈军工”老院长陈赓大将的“两老办校、三严治学”校风以及装甲兵首任司令、“坦校”老校长许光达大将提出的“五风”的影响。这些精神已深入学院办学的每一个环节,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指南。学院始终以服务陆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建设为根本任务,围绕装甲兵作战指挥和装甲装备技术,构建了完善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紧贴装备育人成为学院不可或缺的办学特色。
“全程贯穿培养、交叉渗透强化、指技融合育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院在长达30多年的“指技合训”与“合训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包括依托高等工程教育的深厚底蕴来夯实复合型人才的长远发展基础,还涵盖了创新军事基础教育训练体系以培育复合型人才的过硬军事素质。同时,学院通过创建并实施系统化的德育工程,进一步夯实了复合型人才的思想政治基础。此外,学院还紧密结合兵种需求,紧贴装备育人,强化了复合型人才在装备与信息方面的素养。最后,学院着眼于任职要求,不断拓展育人平台,从而打牢了复合型人才在综合能力方面的素质。这些经验做法在全军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推广。
“传承哈军工精神,根植装甲兵文化,面向新时代挑战”的铁甲文化特色,彰显了学院的深厚底蕴与独特气质。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院逐渐形成了“信念、求实、献身”的院训,这一精神内核不断激发着师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忠诚使命、艰苦创业、严谨治学、求实创新、尊师重教、合力育人”的“哈军工”传统,以及“忠诚无悔、忠武无敌、忠勇无畏、忠正无私”的光达精神,都深深烙印在学院的文化基因中。而“铁心向党、铁血育人、铁骨砺剑、铁拳打赢”的铁甲文化,更是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文化灵魂。
人才培养是学院的核心使命。通过“铁心向党、铁血育人、铁骨砺剑、铁拳打赢”的铁甲文化熏陶,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觉悟、过硬军事素质和强大实战能力的人才。这一目标不仅体现了学院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追求,更彰显了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责任与担当。
忠诚使命铸就辉煌,强军梦想书写风流。学院孕育出单东升、瞿凡森等杰出代表,他们深植强军理念,坚定履行使命,在普通岗位上缔造非凡成就,充分展现了学院培育有灵魂、有本领、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卓越成果。
灵魂铸就,使命非凡。在学院的培养下,一代代军人深植强军理念,坚定理想信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他们是有灵魂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用忠诚与担当铸就了辉煌的军旅生涯。
坚定听从党的指挥。
忠诚捍卫国家安全。
具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