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民国时期的各类高校进行重新整顿,最终于1952年进行全国院系大调整,以平衡各地教育事业发展,所以很多民国时期的老牌名校都被拆分。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迎来巨大变革,以前高校都是由国家进行计划培养和扶持,如今高校需要自主发展,所以都开始学习更先进的欧美国家高校办学模式。
因此,全国大量高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合并,我们如今看到的985高校和211高校80%以上都进行合并过。包括我们看到的清华北大也是如此。
北京当年主要是以特色类高校为主,改革开放后同样进行过大规模合并。特别是有个别高校通过不断合并的模式,最终成功逆袭为211高校,如今实力甚至已经比肩985高校。

北京合并最成功的大学
当年国家进行院系大调整时,国家在北京组建的高校都是由各部委进行直接管理理,并非是北京市政府直属高校,所以北京市政府一直都在努力建立自己的一批高校。
通过多次合并,有一所高校终于脱颖而出,成为北京市属高校里面唯一的211高校。这所高校就是北京工业大学,一所曾经被北京市家长和学生嫌弃的高校,如今却成为重点名校。
北京工业大学始建于1960年,学校是成立最晚的211高校之一。正是因为学校根基较浅,都没有知名度。在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工业大学都成为北京学生保底的学校。
这样一所没有知名度的本科高校,建校初期招收的学生水平又较低,整体学习氛围并不好,所以才会被大家所嫌弃,上个世纪80年代的录取分数线一直都很低。

1990年开始,北京工业大学走向合并之路,先是合并原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后面又合并北京计算机学院。通过合并两所高校最终于1996年拿到北京市211高校资格。
2000年高校合并潮过程当中,北京工业大学再次进行合并,将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部、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并入。
通过两次大规模合并,北京工业大学获得大量优质师资,整体校园面积明显扩大,招生规模再次扩大,获得的资源也越来越多。

如今实力不输985
1990年-2000年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合并期,也是学校自身变革的重要时期。经过这十年的充分铺垫,北京工业大学在往后的20年都得到高速发展,甚至赶超北京的部属高校。
以代表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的硕博点来看,北京工业大学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硕士点33个。
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北京工业大学的土木工程获得A,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A-,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等7个学科获得B+。
北京工业大学的师资力量已经达到985高校水平,拥有中国两院院士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40人。博士生导师731人,硕士生导师1742人。

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发布的《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提到学校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8.06%,就业单位性质以国有企业、民营 企业为主,比例之和高达 81.97%。
学生深造意愿非常强烈,2023届本科毕业生 继续深造比例为52.11%,其中国内深造比例为 29.30%,出国(境)深造比例为 22.81%。
整体来说,北京工业大学依靠当年合并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还有北京市政府支持,如今已经实现完美逆袭,已逐步发展为全国重点名校,只有学霸才能考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