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回龙乡村绘梦”实践队赴三明市大田县建设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挥生态优势,促进乡村振兴

该校实践队师生一行来到三明建国村参观乡村振兴展览馆,调研建国村乡村振兴发展历程。

实践队了解到,建国村以做好山、水、田、堡文章为突破点,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该校实践队还走访建设镇的特色产业,包括大田县绿宝雪蔗农民专业合作社、福建飞红酒业有限公司、建国村烧仙草工作坊新旧两址,与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聆听他们的创业故事,探索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实践队参观“雪蔗红糖”的生产车间

挖掘乡土人文,助力乡村振兴

在建设镇文化挖掘编辑办公室副主任高上钗老师带领下,实践队师生一行走进建国村,先后参观了长坪山古民居、琵琶堡、福兴堂、家风馆等,领略“古韵古堡”的历史魅力,挖掘乡土人文之美。

高上钗老师为实践队讲解古民居的历史文化

“琵琶堡”俯瞰图

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建国村正在整合资源,规划建设“古韵古堡”研学实践基地,重点打造农耕体验区、琵琶堡探寻区、古厝巡礼区等7大研学实践功能区。

近年来,建设镇还深入挖掘家风家训,积极开展“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建设工作,探索“氏大人”参与打造农村社会治安治理新样板,营造良好家风家训宣传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商贸重镇“枫桥经验”,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书写青春答卷,共绘乡村振兴

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被一些“自找苦吃的人”深深触动。建丰村94岁的罗三使老人坚持弘扬传统剪纸手艺,服务于当地乡民岁时节令、人生礼仪、风俗文化的需要,在十里八乡中广为流传;退而不休的高上钗老师,胸怀家国,心系乡土,退休后仍然致力于挖掘和弘扬建设镇的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省教育厅挂职干部宋开放博士,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打造“古韵古堡”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教育系统资源优势,助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90后的建国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田起剑“自找苦吃”,大学毕业后不忘家乡热土,选择返乡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中……他们的故事质朴无华、真诚感人,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

实践队进行墙绘、文创IP设计

经过实地调研、访谈交流,结合所思所感所闻所想,实践队聚焦“古堡精神”和“乡村振兴”两大主线,与当地村民通力合作,最终设计“自强不息”“和谐共生”“善德仁爱”“党建引领”“生态优先”“产业振兴”等6个具有建国村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墙绘作品。

此外,实践队在前期专业实习活动的基础上,对琵琶堡、山保雪蔗、“宫边”红酒、“我在建国有亩田”等文创IP及衍生品设计进行完善,让文创作品“土”味更浓,“特”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