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高起点国际刊物《运动转化生物医学》出版上线。广州体育学院供图

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广东代表团夺得女子珍珠球项目冠军、男子珍珠球项目二等奖。此外,广东运动健儿还包揽了攀椰竞速男子9米、女子7米项目二、三等奖。这些运动健儿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广州体育学院(下称“广体”)学子。

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具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体育高等学府,广体立足广东,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聚焦“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体育大学”目标,着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体育人才,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

体育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点

2024年,广体顺利“晋级”,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体育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广体明确提出,将顺应新文科、新医科、新商科发展趋势,以需求为导向,构建以体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本硕博有效衔接的学科专业体系。

近年来,广体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积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积极推动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创新;以“申博”为引擎,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学科排名、科研实力、办学水平、师资条件稳步提高

过去一年,学校高水平教学成果不断涌现,获批国家首批体育科普基地,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新增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根据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在全国108所拥有体育学硕士点的高校中,广体进入全国前11%—14%行列。

在科研方面,广体获批广东省运动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人类运动表现科学重点实验室;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21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十四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2024年3月,广体首本英文期刊《运动转化生物医学》正式出版上线,将围绕运动转化生物医学领域、运动干预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等领域,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同行评审、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

筹建湾区高校首家体育医院

随着时代发展转型升级,体育学科建设早已不再局限为狭义的体育技能人才。从“专才”向“通才”转型,成为广体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

开展体育基础理论研究、从事体育产业高新技术研发,推动体育政策制定与项目建设……广体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畅通国内、国际交流渠道。目前,广体15个教学机构、23个本科专业已经涵盖了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医学等6大学科门类。

2024年11月29日,由国家羽毛球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科技赋能体育,智领‘羽’球未来”启动发布会在广体举办。发布会透露,双方将共同启动“羽毛球运动数据字典”与“羽毛球场馆智慧化建设”课题研究,探索科技与体育多域互嵌和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推动羽毛球运动智能化、专业化发展,打造智能体育训练的新模式。

近年来,广体充分发挥体育品牌优势,深化“体育+”特色育人模式。建设体育产业学院,推动体育、文旅、休闲等融合发展;开办电竞本科专业,细分解说主持、电竞心理学等人才培养……“体育+产业”“体育+电子”“体育+传媒”等已成为广体一张张闪亮的名片。

当前,广体正瞄准“体卫融合”精准发力。2024年5月,广州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建设被正式纳入《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首家体育医院,为康复医疗领域开出“运动处方”。

广体党委书记米银俊表示,体育医院将集临床、教学与科研为一体,以科学的运动干预手段帮助慢性损伤疾病的康复,以体医融合服务健康湾区建设。

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

2024年11月23日,由国家羽毛球学院主办的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学校羽毛球邀请赛在广体正式开赛。比赛邀请到粤港澳三地13支大学队伍和18支中学队伍共291名青少年学生参赛,并同步举办了趣味羽毛球挑战、羽毛球装备展示、羽毛球运动校企交流等嘉年华活动。

近年来,多项区域性、国际性体育赛事“花落”大湾区,成为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的新机遇。

广体发挥体育专业院校特色优势,以体育为媒介,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事业合作共赢,实现长足发展。

早在2018年,广体便牵头联合粤港澳80多家学校及专业机构共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体充分聚合优势,打造和完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地区体育文化的认同与共建。

2024年9月,广体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东盟体育联盟,旨在立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为粤港澳大湾区及东盟国家的体育事业工作者搭建合作与对话平台。

还有不到一年时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行。作为大湾区唯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广体将担起“排头兵”责任,积极承办霹雳舞和排球U20项目赛事,并投入场馆筹备、运动员训练、志愿者招募等赛事服务和保障工作。

案例

推动“小羽球” 释放大能量

2024年5月,广东首个以“省部共建”模式打造的“国字号”单项运动学院——国家羽毛球学院正式落户广州体育学院

“国字号”单项运动学院主要包括省部共建、校会共建两种类型国家羽毛球学院是国家体育总局自2013年以来同意省部共建的第一个单项运动学院,也是全国唯一的省部共建的羽毛球运动学院。

国家羽毛球学院落户广体并非偶然。在过去近70年的办学历史中,广体曾培养出傅海峰、杨维、张洁雯等一大批世界冠军。

2024年9月,广体首次以国家羽毛球学院的名义招生,涵盖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专业的学生共计200多人。“在国家队训练标准的场馆上课,有机会接受国家级教练、运动员的亲身教学,我感到非常自豪,也觉得自己担负着中国羽毛球发展的责任。”国家羽毛球学院学生熊昕仪说。

国家羽毛球学院执行院长陈滔介绍说,国家羽毛球学院以培养羽毛球专业人才为中心,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竞技水平提升、训练基地建设、科技助力创新、羽毛球文化传播、区域交流与合作等羽毛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广东特点、项目特色高水平羽毛球人才培养基地。

此外,国家羽毛球学院将创办涵盖本科、研究生的“4+3”羽毛球项目“冠军班”,以及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6+3+3”的“少年班”,建立羽毛球竞技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竞赛、输送、跟踪、保障一体化协同机制。

广体校长胡敏表示,学校将以国家羽毛球学院建设为契机,立足羽毛球单项运动建设经验,探索推动体育与教育相向而行、深度交融的“广体模式”。

撰文:陈子阳

【作者】 陈子阳

广东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