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基础计算机能力已成为新时代青年的必备技能。顺应这一时代发展浪潮,高校也自觉担负起了培养计算机人才的重任。近日,全国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指数榜单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首次发布该指数。
北京语言大学在“全国人文社科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指数榜单”中,位列第二名,同时,在“全国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指数总榜单”中,位列第27名。


此外,今年正值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在庆典大会上,北京语言大学还荣获“优秀会员单位奖”,信息科学学院的李吉梅教授、赵慧周副教授同时获得“计算机基础教育优秀教师奖”。
此前黄月副教授,也曾于2021年荣获研究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新星教师奖”

学校荣获“优秀会员单位奖”

李吉梅老师荣获“计算机基础教育优秀教师奖”

赵慧周老师荣获“计算机基础教育优秀教师奖”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于1984年成立,致力于推动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发展与创新,并积极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本次发布的指数,主要通过教师团队、教改项目、课程项目、教材项目、教学论文、教学成果奖、教学竞赛与教学组织、通识类计算机竞赛等八个维度来评估。其中,前七个指标主要考察教师层面的数据,而“通识类计算机竞赛”则考查学生层面的数据。
全国榜单中名列前茅的成绩,展示了北语人持续奋斗和不懈努力的精神,更彰显了学校在计算机基础教育领域的努力与付出。
一直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院校,北京语言大学不仅致力于培养国际中文教育特色、语言教育和研究优势,还致力于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

信息科学学院成立于2000年,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学院现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个本科专业。
短短几十年,这所如日中天的青年学院已拥有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智能学习、语言大数据与知识工程、语言监测与社会计算4个研究所,教育部与北京语言大学共建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也挂靠在学院,2019年成立的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智能研究院,与信息科学学院共同建设。
学院依托北京语言大学文理融通、中外融合的国际化特色,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外语能力强,熟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特别是具有信息处理基本素养的通用人才。

依托学院的丰富资源,信息科学学院的学子们,在各类赛事上表现出色。
第四届“长城杯”网络安全大赛中,以高校组初赛第三决赛第六的成绩荣获二等奖;
第二十三届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中,获得“亮点中文论文”奖,以及一、二、三等奖各一项;
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位列第十四名;
……
丰硕的比赛成果,不仅是北语学子努力拼搏,专研学科的努力成果,更是学院及学校教育成果的生动展示。

展望未来,北京语言大学将继续坚持协调多学科发展,为国家的教育强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贡献更多北语力量!
欢迎关注“北京语言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