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高考季,每年让不少考生难以选择的一个话题,便是“中下流211和顶尖双非该怎么选择?”
例如太原理工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安徽大学和扬州大学。
安徽大学是省属211,没有b以上的学科,2022年,双一流学科被警示。
扬州大学,20年前便是重点本科,a-学科是兽医学,目前连双一流都没进,但是硕博点数量,在双非院校中处于顶尖水平。
保研率:
安大14%,扬州大学7%。
录取分数方面,扬州大学略低,可能是受了农学专业的影响,当然,地理位置、211/双一流的名号,也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放弃安徽大学,选择扬州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我是毕业4年的扬大毕业生。
先说结论,安大比扬大强。
强多少?强半档。
首先,得出结论在于你的视角,如果你到安徽问问普通老百姓,肯定安大强啊。
如果到江苏问,多半也是安大强,再到特定行业,可能领导会说半斤八两,乃至于扬大强,都是很正常的。
接下来的是一个28岁的扬大毕业程序员视角:
首先不怕同行笑话,大学混了4年,除了打了4年篮球,啥也没学到,刚毕业那会儿连Java和JavaScript的区别都不知道,首先感谢扬大,没扬大的招牌,我肯定找不到一份起薪9000的工作。
记得公司第一次新人介绍,同事有扬大的,江苏大学的,南工、南邮、南审都有,当然,也有几个安大的,一个江南大学的,在我的视角啊,江南大学算是比扬大强一个档次的,毕业生和我混在一起属实不应该。
安大的小哥和我在一个项目组,一起学的SQL,学习能力挺强的,后来好像跳槽去了恒生外包。
我讲这段经历就是说明:安大、扬大之流,至少在这家软件公司眼中是一个档次的。
说句题外话,我的认知里,扬大属于能算是正儿八经能称得上“大学”二字的守门员,毕竟扬大有过比较辉煌的底蕴。
我眼中的大学档次啊,江南大学比扬大强一档,南理/南航强两档,南大/东南强三档。
省内的学弟学妹还是应该感谢扬大,扬大确实非常有性价比,对于大部分扬大学子来说,你能上扬大,是扬大对江苏学子的爱护,你难道没发现,扬大除了差个头衔,大部分指标都能和中末211对比吗?
最后希望扬大早日双一流,俺以后跳槽也更有底气
”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扬大如果放在安徽,也会是211,或者安徽大学放在江苏,根本拿不到211(一省一所省属211)。
如果不是为了地域平衡,徽大单凭实力根本拿不到211 (靠的是省属211的名额获得的,也就是说徽大只要PK掉安徽师范大学就能拿到这个名额,而扬大要PK的是苏州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激烈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直接说了吧,徽大能拿211是因为安徽省属的211名额给的是安徽大学。
扬大没能拿到211,是因为江苏省属的211的名额给了苏州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
如果当初单独扬大和徽大PK,徽大极有可能是拿不到这个211的。
这就是为什么徽大“皮子好看,里子不行”。
虽然名头好看,是211大学,但实力鸡肋,外强中干,各类榜单都不如扬大。(实际上江苏省给扬大的资金一直是按照211标准发放的),两所学校之所以被拿出来比较,其实就是因为当年省属211名额是每个省内自己单独选拔的。
也就造成一个现象,在高教实力不足的省拿了211名额的学校,实际实力上弱于其他高教发达省没有拿到211名额的学校。
单从实际就业、保研角度去考虑,建议徽大( 211 )。
除非扬大之后能凭借一个A+级学科或者一个自然二等奖进入双一流学科。
两所学校实际并无可比较性,两所学校放在一起,就会演变成顶尖四非与下游211的对比。
我的观点:一般情况下,都是有211选211。
比徽大只差在了一个211的名号,有人说扬大的兽医拿A-是因为参评高校少,还说徽大的B的学科更激烈,问题是ABCD等级是按照百分比划分的。
参评少,那么A的名额就少。
参评多,等级的名额就多。
前2% (或前2名)为A +,2% ~ 5%为A (不含2%,下同),5% ~ 10%为A-,10% ~ 20%为B +,20% ~ 30%为B,30% ~ 40%为B-,40% ~ 50%为C +,50% ~ 60%为C .,60% ~ 70%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