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很多实力不错的学校,都有独立学院,这种现象,不仅仅体现在985/211高校,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这些普通一本,也会有独立学院。
而浙江大学,在2020年之前,便有两所独立学院,一所是浙大城市学院,一所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2020年转设成公办后,浙大城市学院,由于位于杭州,录取分数接近一本线,高于位于宁波市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一种观点认为“
我是一名外地去浙江求学的学生,已经毕业多年了,在宁理的四年,既有开心的地方,也有不开心的地方。
从宁波理工毕业后,我又读了硕士、博士,后来在一所高校做教师。
首先就是,我觉得宁波,或者说整个浙江,对我们这样外地的学生,吸引力很大。
浙江是中国经济富饶的省份,宁波城市非常漂亮,经济也很活跃,整体来说,宁波的城市氛围很好,经济活跃,却不像上海,深圳那种一线城市有压迫感,人们活得相对比较安逸。
宁波理工的老师,平均学历都是211以上的博士,海归归国博士,也很多,很多年轻的博士讲师,上课也都很好玩,认真备课,可能教育经验上不如年长的老师,但是某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但是我并不否认,学校老师的水平高低不齐,我读书的时候,也有老师很水,照本宣科,课程无聊。
”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本人今年刚毕业,目前综合考虑后决定去国外读研。
这里分人,如果你是喜欢躺平追求安逸的就想混个文凭的,并且你的位次与去年参考相近,甚至超出了历年水平,不建议报考。
你完全可以选择更好的二本学校甚至偏远地区的一本,宁理的文凭在一众学校里实在没什么竞争力,也很难成为好跳板,我见过太多从我们学校出来一事无成的学生,都是混日子,最后工作也找的很糟糕。
宁理就算是转公了,也无法改变它曾是独立学院的事实,尤其是才转没多久,它所带来的好处远不能改变它曾经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这里别杠,我经历过校招,企业hr什么嘴脸,我清楚得很,选大学比选专业要重要,这句话适用于本科。
也许过个几年,它在人们眼中的形象会有所提升,但是我想说到目前为止,离开宁波市找工作,别人还是把它当成一个三本来对待。
但如果你专业目标清晰而且非常上进的人,虽然你目前的分数只能达到这个水平,但你在哪个学校都不会差。
这里好心提醒一下,如果你未来真成为了本校的学生,不要把希望放在学校课程或者学校文凭上,通过课外参与竞赛或者多考含金量高的证书去拓展一下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利用寒暑假做一些实习,这些在找工作时会更有用。
我入校时学校还没有转公,当时高考也确实很差,就是中档二本的水平,因为不想出省所以选择了宁理,读了商学院的某个专业。
对于我个人来说,宁理当时的层次和师资是符合我的高考水平的。
虽然我曾经的高中是重点,但是也确实是我学习不认真的缘故才到了这里,这种落差感造成的抱怨和抵触情绪,一直伴随了我很久,但是由于当时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我也觉得这种抱怨毫无意义。
虽然我对他们高考落榜至此,有点难以置信,但是我想说优秀的人在哪里都是优秀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印证,所以高考没有考好的同学也不要太难过,分数决定了你的学校,但是并没有决定你以后的人生,什么时候努力都不迟。
接下来说一说学校的师资教育水平 ,之前学校打的是和浙大资源共享的招牌,自从学校转公以后招考学生分数直线上升,但恕我直言,师资力量和基础建设完全没有跟上,尤其是改名转设以后再提浙大,就显得十分古怪了。
学校里确实有来自浙大的大牛老师,有门课我也有幸被其中一位老师指导过,毫不夸张的说,那是我大学四年以来最喜欢也最佩服的老师。
但是说实话,大部分老师并没有如此高的水准。
有些老师上课的方式和内容都很一言难尽,这些课真是十分水(就我那专业来说,是大部分都很水)。
课程难度设置也不行,我见过同学平时疯玩逃课,最后临时抱佛脚三天就能通过期末考试的,还有公然打小抄,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因此如果你只想及格,那没什么难度,但是你如果考虑了以后申国外的研,那么请一进学校就开始注意你的学业成绩,尽你最大的力拿到最高分。
只及格当然是不行的,至少要均分85以上才有希望申到国外前100的大学。
再谈谈很多人关心的食住行条件。我进学校时寝室被分在三期,应该是条件最好的寝室,今年新进来的女生大概率也是住我们那幢楼。独卫热水空调一应俱全,上床下桌模式,四人住一间。从寝室到教学楼的距离三期应该是最远的,走路十分钟到十五分钟这样子。
校园里共享单车很多,出行方便,也可以自己买小电驴骑。
寝室附近有超市早餐店打印店服装店奶茶店,想要买什么都挺方便的。其中三期离新食堂最近。
关于吃的方面,我觉得宁理已经完全能满足学生需求了,至少对我这种不太挑剔的人来说,容易犯选择困难症。
”
你们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