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8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排名榜单包括98个一级学科,各个学科排名的对象是在该一级学科设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所有高校,发布的是在该学科排名前50%的高校,共有485所高校的5053个学科点上榜。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位列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全国前三名。
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背景
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创建于1978年,为国内首批。1980 年招收本科生,1984年建硕士点,1993年建博士点,2000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成为全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作组组长单位。2023年7月,为加强资源统筹协调,促进医科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将原属天津大学精仪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及专业调整至天津大学医学院。
四十年来,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始终传承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为国内外相关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服务于国家及天津市科技发展,奠定了天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
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成效
科研平台及重要成果
学科着力夯实基础建设,已拥有多个高水平科研创新合作平台,包括:先进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卫健委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智能医学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神经重症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应急管理部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实验室、天津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脑-机接口技术与应用、近红外光学成像组织体无创检测、神经重症与麻醉技术、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新型抗癌策略、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形成优势特色。面向经济主战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神工”系列神经康复机器人、虚拟手术训练平台、智能中医诊疗设备、超大指令集高速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等重大成果。
师资队伍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通过多层次人才引育计划,汇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学者,已拥有教师百余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等学术大师,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领军人才7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千万级以上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级青年人才10名,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30余人次。
教育教学
学科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优化布局,推动医工融合创新发展。开创全国首个智能医学工程、救援医学、医学物理学科点,培养国家发展紧缺的智能医学、应急救援方面专门人才,“新工科+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引领示范,推动传统生物医学工程内涵式发展。主持制定国内首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标准”,发布《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建设共识》。《神经工程学》、《生物医学电子学》获批国家一流课程。获高等教育(本科、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打造一系列教学实践平台集群,建成综合性公共科研中心,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条件保障。
人才培养
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人文关怀意识的,兼具医学背景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医工复合型领军人才。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选择在国内读研或出国继续深造者高达82.6%。毕业生中涌现出学术、产业、管理等相关领域一大批领军人物。
据悉,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培养、平台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高端人才5个指标类别,下设18个指标,共计70余项反映学科竞争力的观测变量,跟踪测量中国高校上万个学科点的实时表现和相对位置。此前,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天津大学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位列A+(第一名)。
往期回顾
内容来源 / 医学院办公室
责任编辑 / 刘梦圆
内容审核 / 万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