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国际大都市上海,上海大学在筑梦奋进的百年征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并不断发展创新,在祖国大地上留下了多个“上大印记”。如今,学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创下多个中国“首个”“唯一”。本期推送,就和小编一起回溯这些属于上大的荣光——
(以下为部分成果)

在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SC37A“低压电涌保护器(SPD)”2021年年会上,由上海大学机自学院牵头的我国第一个IEC低压电涌保护器领域国际标准提案获立项。国际标准名称及编号为:IEC TS 61643-05“Low voltage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art 05: Monitoring device of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MDS)-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该国际标准的成功立项,既标志着中国低压电涌保护器领域的技术在国际标准中获得主导地位,也说明由中国制造企业率先研发并推向市场的智能型SPD产品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该标准不仅将提高我国防雷产业在国际贸易市场技术应对能力,也将成为我国运用先进技术保障防雷公共安全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新兴制造业的发展,市场对于高性能新材料的需求也愈发强烈,这就需要在现有的材料基础上推陈出新。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成立于材料基因组计划提出之后第二年,是国内高校第一个以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为宗旨的专业研究机构,也是国內第一个地方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上海材料基因组工程硏究院的挂靠单位。

2016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上海大学设立国内首个以材料基因工程为办学理念的“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致力于方法集成和学科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科技的发展让无人化成为了现实,无人艇也成为了很多国家重点研究的对象。上海大学“精海”无人艇研究团队,他们立志“精海报国,智创未来”,致力于海洋智能无人艇装备、减震降噪、海洋传感器的研究工作,常年奋斗在海洋第一线,经过10年技术突破,研制了10余个系列的无人艇,取名“精海”。

“精海”系列无人艇创下7项全国第一,包括我国第一艘在南海、第一艘在南极、第一艘在东海作业的无人艇等;获得了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包括中国第一个无人艇的国家技术发明奖等。为助力海洋强国战略贡献了“上大担当”。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培养博物馆学领域人才,2020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研究与交流中心落户上海大学。国际博协研究与交流中心目前是国际博物馆协会旗下唯一的全球性的博物馆智库,也是上海大学近年来在博物馆学领域推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国际博协研究与交流中心,是学校与国际博协合作建设的博物馆相关领域的国际博物馆学术研究和业务交流平台,旨在开发建设国际博物馆智库和学术网络,开展博物馆领域共同议题的跨地域、跨学科研究,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博物馆学科建设,发布行业分析数据和战略研究报告。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内成立最早的中外合作商学院。2020年2月13日,学院通过AACSB首次认证,为期五年。这标志着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向着国际知名商学院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上海大学也成为了全国首个通过AACSB国际认证的地方211高校。

通过AACSB认证,代表着全世界商学院的最高成就,获得认证的商学院也被视为教学质量一流的商学院。AACSB认证制度之严、标准之高,冠绝全球,世所公认。目前AACSB在全球拥有1600多个会员机构,已有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所商学院获得了AACSB认证,不到全球商学院的5%。

不管是“第一”还是“唯一”,都离不开上海大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大学将秉承“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和“求实创新”的校风,深入学习和实践钱伟长教育思想。持续发扬优良传统,抓住机遇、锐意改革,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瞄准国家和上海发展的时代新要求,以“比学赶超”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目标接续奋斗。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上海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