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学工作者最朴素的心愿,也是不少高考生学医的初衷。如今高考正在进行中,考场上的你们执笔为剑,将理想灌注笔尖,一笔一划写下对未来的期许。当离梦想越来越近时,希望你继续坚持,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本期推送,小编为大家带来一则榜样的故事,希望正在奋进路上的你,能够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作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的一名医学生,余书婷在此度过了本硕整整8年的时光。从当初填报高考志愿时毅然报考医学系到把儿科作为硕士研究的方向,余书婷那颗想要学医的初心从未动摇过,她始终期望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到更多患者。就在前不久,余书婷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白血病患者的事迹受到了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等媒体的关注报道,引起全网热议,网友纷纷为这位武大学子点赞!


其实,这次的捐献并非是余书婷一时的想法,而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大一时,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余书婷看到了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招募信息,她随即报名,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21年7月,余书婷接到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通知,有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即使正值执业医师考试复习紧张阶段,为了拯救生命,余书婷也始终坚持配合骨髓库工作人员,做了前期体检工作。但后来因为患者病情变化,移植工作不得不终止。这让余书婷为没有帮助挽救到生命而遗憾。

今年4月,恰逢最紧张忙碌的“毕业季”,余书婷再次接到了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配型成功的通知。“作为一个医学生,能够在正式执业前亲自挽救一条生命,我觉得很幸运。”带着这样的初心,余书婷克服各种困难,坚持配合移植工作。
5月24日,研究生论文答辩通过的当天晚上,余书婷就收拾行李入住酒店,为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做准备。经过5天的准备工作,29号捐献时,历时5小时后,当日13时20分,余书婷成功捐献了200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全国第15313例、湖北第57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成功后,余书婷表示,“从此以后,世界上就多了一个和我‘血脉相连’的人,这真的很神奇。希望这位不知名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好好生活。我也会铭记自己学医的初心,努力帮助到更多的人。”本次捐献,也为余书婷8年的学医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不久后,她将入职湖北一家医院儿科,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铭记学医初心,践行医者使命。

此次余书婷的举动不仅展现了武大青年的风采,同样是学校医学教育育人成果的体现。
余书婷所就读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又名湖北省人民医院,创立于1923年,是湖北地区首家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也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在中国医院影响力综合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7名,中国科技量值位居全国前20、科技产出排名全国医院第3名。
在围绕“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奋力建设世界一流医院、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同时,武大人民医院还肩负着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人才的使命,每年承担武汉大学医学专业800余名本科生(五、七、八年制)、12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的临床教学、1400余名住培医师、600多名进修医师的培养任务。

除第一临床学院外,武汉大学医学部还坐拥含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动物实验中心/A3实验室、医学研究院;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同仁临床学院)、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爱尔临床学院)共5所附属医院。
学部学科实力强劲,口腔基础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心血管病)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口腔医学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此外,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农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等多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前1‰。

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如今的武大医学部正积极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医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培养具有坚定民族精神和开阔国际视野、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适应国家医药卫生需要、引领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类医学人才。
目前,学部设有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五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以上两个专业按临床医学类招生)、口腔医学八年制、口腔医学“5+3”一体化、口腔医学五年制、预防医学、全球健康学(以上两个专业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招生)、药学、生物制药(以上两个专业按药学类招生)、护理学、基础医学等招生专业,成为无数心怀医学梦学子潜心求学的一方沃土。
2023年,欢迎报考武汉大学,在此实现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事业的崇高理想!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武汉大学官网、官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