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一说我的三次高考吧!

2006年高考!

2006年,当时正在上高二,但是因为上的是学校的奥赛班,学习的进度非常非常快,所以高二的时候,基本把高中所有的课程都学完了。

学校为了让我们提前适应高考,于是在当年也给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报了名,参加到了2006年的全国高考中来。

在考场中,看着周围的人个个都在奋笔疾书,紧张焦虑的样子,我感到无比的轻松。因为对其他人来说,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而对我来说,仅仅是一场适应性测试而言,无论结果如何,对我都没有太多的影响

于是,我按照自己的原有的节奏,原有的习惯,按部就班的参加着高考,做着高考试卷。

考完后,几乎没关注,大概一个月左右,班主任告诉了我的高考成绩:613分。各科成绩和平时的考试基本差不多,这也在我意料之中。

在当年,这个成绩在我们省份,基本上是一本学校任选。

2007年高考!

这一年,正值高三。

因为所有的高中课程在高二已经学习完了,在整个高三的这一年中,几乎都在各种模拟考试中渡过,一月一大考,一周一小考:考试,试题讲解,复习,继续考试……

在这近一年的模拟考试中,成绩还算比较稳定,所有科目的总分是750分,模拟考试的分数基本在650到675之间徘徊。

每一次大的模拟考试后,学校会根据模拟考试的成绩,发一个成绩阶梯榜单出来,阶梯一般分为如下几类:有望上清华北大的;有望上985的;有望上一本的;有望上二本的;继续加油,还有很大希望的。每一个阶梯下面都写着不同的人名。

在历次的这个阶梯榜单中,我每次都在第一阶梯的那个榜单里面,而这个阶梯,每次全校不超过20人。

也许是在每次的模拟考中成绩太好,背负了太多老师,同学,家人的压力。也或许是因为出身贫寒,太急于想要通过高考这条普通人家孩子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亦或许是对清华北大这两所高校的绝对痴迷。一种无形压力不知不觉的就缠上了我,而且随着考试的临近,压力越来越大。

在高考前1个多月开始,陆续出现失眠情况,随后越来越严重,身体素质也急剧下降,之前从不感冒发烧,但是在高考前的1个月内,感冒发烧成了家常便饭。

临近高考的一周,失眠变得更为严重,几乎是一整夜一整夜的睡不着,有一个问题时刻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考不好该怎么办?如何面对父母,家人?

如期,怀着极度紧张心态参加了第一天的高考,第一天下来,发挥不算太好,这更加加剧了我的紧张和压力。

第二天,更为紧张,在考理综时,在一个极度简单的题前面思维短路,导致后部分题目无法完成。

整体考完之后,就知道这次考试,基本玩完了。当晚,就在其他所有人考完去网吧通宵狂欢时,我一个人默默的躺在宿舍的床上发呆。

成绩发布后,果然不出我所料,仅587分,比高二的时候还差,平时基本能满分的理综这次只有231分。这个分数,不仅上不了清华北大,就连985院校都遥不可及。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纠结,思考,针扎之后,决定复读,再试一次。

2008年高考!

为了避免打扰和其他人异样的目光(成绩那么好怎么考不上大学还要去复读啊),特意找了一个离家很远,没有任何熟人的学校去复读。

复读的生活和高三极为相似:做题,讲解,再做题,考试,讲解,再考试。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同班复读的人的基础比高三同班同学的基础差很多,老师出题的难易程度和讲解的深度都要浅很多。

开始,一切都顺风顺水,每次模拟考也远超其他人一大截。

但是,在快临近高考的时候,无形的压力再一次席卷而来,而且比上一次还要来的更为猛烈一些,

不仅失眠,睡不着,还出现了在做题时无法集中精力的情况,很多明明很简单的题就会做错,有的甚至草稿纸上算对了但是在答卷上又写错了。

2008年6月,高考如期而来,踏入第三次进入的高考教室,用紧张的瑟瑟发抖的手,完成了2天的考试。

考完,虽然知道自己这次也没考好,但是自己告诉自己,只要有任何一个大学要我,我就去读,这种经历,再也不想重来一次了。

成绩发布,果然,比上次考的更差,只有575分,相当于复读了一年,成绩还倒退了12分。但是,面对这个分数,内心反而变得坦然,找了一个相对还行的学校,选择了一个自己还算喜欢的专业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回首去看,一切都能坦然面对:

也不一定就要上清华北大

也不一定就要上985,211。

只要曾经努力过,结果是怎么样的,也许并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