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位置优越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均位于山东省会济南。南校区位于济南高新产业新动能引领区、创新转型前沿区——济南市高新区,是济南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毗邻经十东路,交通便利,学校周围高校林立、高新企业环抱;北校区位于济南的“未来之城”“希望之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紧邻京沪高速出入口,出行便捷,是起步区内唯一一所本科高校,起步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云集,为学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丰富资源。



2、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重视环境育人,着力打造自然和谐、环境优雅的校园。校内绿化面积达到63%,南校区建有静湖、易湖,北校区建有恒湖,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季色彩斑斓、绿意盎然。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绿化先进单位”。



3、学科门类齐全


学校现设有学前教育学院、工学院 、人文学院、商学院(国际学院)、设计学院、医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设置本科专业39个,专科专业42个。



4、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和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级优秀教师3人。2016年以来获省青教赛一、二等奖13项;2018年1名教师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5、教学成果丰硕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重视专业、课程和实践条件建设。现有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试点专业2个、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专业3个、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4个、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资助专业7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 省级示范专业2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7门、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36门。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44项,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16项。



6、 产教融合深入


学校以培养新时代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立足济南、面向山东、辐射全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毕业生质量稳步提升,应用型本科特色日益鲜明。2021年,学校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学校与十多家著名企业签订校企深度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学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落户我校(全国首批30所院校之一),2016年我校入选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的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2017年我校与济南高新区、德国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三方共建了“济南高新区中欧智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7、就业渠道广阔


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拓展了订单式培养、共建创业孵化基地、校企联合办学等多种合作形式,共同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升学率稳步提升。学校支持学生创业,建有10600平方米的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学校鼓励学生升学考研,设有助学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及时周到的境内外升学服务。近几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均达到98%以上,学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双高双满意”的特点。在2013年、2018年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就业50强”和“创新创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



8、国际化优势突出


学校高度重视开放办学,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泰国斯坦福国际大学、韩国明知大学等高校密切合作,开展师生互换、学术合作多种校际交流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促进东西方教育和文化的交流。

学校被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成为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应用型)(简称AISEC)项目的承办单位,是全国首批开设该项目的四所高校之一,是山东省内唯一获批高校。加入基金委项目后,我校与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三十多所高校建立并开展了本科学分互认合作关系,全力提高我校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