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

山东科技大学,简称山科大、山科、科大,有青岛校区(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前湾港路579号)、泰安校区(东校园)、泰安校区(西校园)、济南校区共四个校区,属于理工类公办大学。

 

(1)学校源起于1951年在淄博洪山设立的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和1956年建立的济南煤矿学校,两所学校分别发展为淮南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矿学院

 

(2)1963年淮南矿业学院撤销并入山东煤矿学院。1971年山东煤矿学院与泰安煤矿学校在泰安组建山东矿业学院

 

(3)1999年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2001年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2004年学校主体搬迁至青岛。

 

 

江湖地位

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所山东省属重点高校,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山东省“冲一流”高水平大学实施高校,入选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王牌专业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位列B等级,为该校最好的一些学科。

 

【矿业工程】

属于工学门类,矿业类专业大类,高考招生专业为“采矿工程”。

 

山东科技大学自2020年开始实施“能源行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领军计划”),每年面向山东省考生设立采矿工程专业领军计划班,该班级以中国科学院宋振骐院士姓名命名为“宋振骐班”,双导师制、本硕博贯通化培养、国际化、小班化,本专业携手山东能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山东黄金集团、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能源数智云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地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共同探索教学新模式,探索采矿工程与自动化、软件工程、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等采矿(新能源)+智能融合的实践知识技能。

 

【测绘科学与技术】

属于工学门类,测绘类专业大类,高考招生专业为“测绘工程”, 2023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2024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分别于2014年、2017年两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6年获批测绘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安全工程】

属于工学门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类,高考招生专业为“安全工程”, 2023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2024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

 

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于2007年入选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控制科学与工程】

属于工学门类,自动化类专业大类,高考招生专业为“自动化”, 2023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2024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

 

自动化专业是山东科技大学的优势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期间以来的强化建设,自动化专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师资队伍、实验平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总体水平、学术声誉及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所在城市

山东科技大学位于青岛市

 

l 城市定位:青岛市,山东省辖地级市,别称岛城、胶澳,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

 

l 常住人口: 2022年末,青岛市常住人口1034.21万人,城镇化率为77.32%

 

l 产业企业:

 

第一产业:农业和渔业

青岛市的农业和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其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还有一些蔬菜和水果。而渔业则是青岛市的重要支柱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青岛市的渔业产值约占全国的1/10,为全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

 

第二产业:工业

青岛市的工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其主要制造业包括船舶制造、机械制造、轻工制造等行业。其中,船舶制造业是青岛市的支柱产业之一,青岛市的船舶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20%以上,为全国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之一。

 

第三产业:服务业

青岛市的服务业也发展得比较快,其主要包括金融、房地产、旅游、物流等行业。其中,金融业是青岛市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青岛市已经成为了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具体表现为13条产业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突破集成电路,以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半导体功率器件、光通信芯片及模组、MEMS传感器、第三代半导体等为重点,顶格推进富士康高端封测、歌尔集成式智能传感器等重大项目建设;发展高端软件,推进高端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等优势领域关键技术提升,大力培育海尔科技、海信网络、鼎信通讯等本地重点企业。

 

(2)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推动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金能科技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莱西FCP氢能项目投产运营,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氢能公交示范等省“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建设。新材料产业,围绕智能家电、轨道交通两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重点主导产业,搭建新材料研发机构、制造企业与主导产业应用市场间的交流合作桥梁;围绕海湾化工、金能化学等链主龙头企业深入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的强链、补链招商工作;推动海洋船舶用特种焊丝、高档汽车钢板弹簧等下游精品特钢制品相关项目招商;推动构建轨道交通领域新材料产业链,加强石墨烯、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等研发应用。

 

(3)医养健康产业链:在继续巩固海洋生物医药、微生态制品、兽用生物制品领域先导优势基础上,抢抓全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格局分工重组、实施国产替代、进行龙头孵化;探索在细胞和基因治疗、生物存储和计算、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生命科学细分领域进行开拓布局,通过“内培外引”,集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加快推动产业能级跃升。

 

(4)现代金融产业链:青岛持牌金融机构数量达到283家,首家全牌照券商联储证券总部正式从深圳迁址青岛,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青岛分中心落户,恒丰银行理财子公司、港信期货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日本欧力士平台总部项目、意大利意才证券等项目完成签约。

 

(5)现代物流产业链:抢抓上合示范区、自贸区建设两大历史机遇和RCEP签署重大机遇,通过提升上合国际物流基地、山东自贸区青岛物流基地2个核心区枢纽地位,打造前湾港集装箱陆海联运枢纽、胶州商贸服务多式联运枢纽等5个门户枢纽,建设平度、莱西2个区域中转分拨中心,初步形成“2+5+2”物流枢纽空间网络,打造物流枢纽。

 

(6)商务服务产业链:依托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金家岭金融集聚区、青岛蓝谷等区域优势加快构筑商务服务业企业集聚高地。落实好《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重点推进市北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区、市北航运服务产业园、崂山检验检测服务集聚区、西海岸高端商务服务集聚区等区域加快发展。

 

(7)商贸产业链:青岛将全面建设立足山东、辐射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确保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全力以赴确保主体稳定增长,出台支持零售餐饮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扶持政策,计划对全年新增零售限上主体10家以上的区市给予奖励,发展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发等“四首经济”。

 

(8)现代海洋产业链:按照“领军企业+优势产业集群+特色园区+专班推进”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水产品加工及交易、海洋生物医药及中药材贸易等一批重点海洋产业集聚区,谋划海上风电、海水淡化、海工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推动全市海洋产业向新型领域、价值链高端迈进。加快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建设,积极筹建海洋工程产业发展基金。发挥蓝谷药业海洋科技谷项目引领功能,重点建设药物临床评估转化中心等四个平台。

 

(9)高端化工及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以董家口、新河两个化工园区以及化工重点监控点为载体,确定16个高端化工投资项目;西海岸新区海洋食品产业集聚区、城阳区水产品生产基地、胶州辣椒产业基地等食品产业重点集聚区稳步增长推进转型。服装产业依托中国针织名城、童装小镇等产业集群,形成国内最大的针织品出口生产基地,童装产业竞争力位列行业前三。

 

(10)文化创意产业链:东方影都影视园区先后承接爱奇艺《为爱尖叫》等16个剧组的摄制工作,园区摄影棚出租率达93%,创历史新高。西海岸新区聚集影视企业550家,其中24家规上企业一季度实现营收1.13亿元,同比增长146%。华谊兄弟、欢喜传媒、英皇影视等19家头部企业已入驻西海岸新区。已签约、注册、开工类影视产业链项目12个,总投资93.7亿元。推动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已签约引进相关企业80余家。

 

(11)精品旅游产业链:全力推动青岛旅游集团开通奥帆中心经海底世界至轮渡码头、奥帆中心至崂山太清码头2条航线的开辟工作;支持海上夜游,对推出海上夜游产品的47个航次进行补贴;启动石老人海水浴场观光直升机前海旅游项目,初步形成崂山、石老人、奥帆中心为主要基地的海上空中观光路线;加快推进海岛旅游开发,推动总投资100亿元的金色岸线休闲文化旅游项目。

 

(12)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畜牧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2条千亿级产业链,粮油、奶业、生猪、禽肉等7条百亿级产业链,茶叶、蓝莓、葡萄、胡萝卜等15条十亿级特色产业链。

 

(13)高端装备产业链:青岛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装备等细分领域,坚持补链、延链、强链,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奇瑞汽车青岛基地、北京汽车制造厂整车制造及总部基地、美锦氢能科技生态园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目前,重点推进的60个高端装备产业链项目中,51个开工建设,其中光电环保仪器仪表产业园等8个项目已主体竣工投产。

 

参考资料:

山东科技大学官网

百度百科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日报:聚力做大做强,青岛全面梳理13条产业链

知乎:山东科技大学怎么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