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英学院建校10周年校庆

-我从事高等职业教育20年(87)

10年耕耘,10年收获,以“励志、传承”为主题的育英建校10周年校庆,于2008年12月28日上午9点在学院体育场隆重举行。

12月28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彩旗飘扬,彩球高悬,处处喜气洋洋,来自各地的校友和校内师生共聚一堂,庆祝学院10岁生日。

庆典大会在学院田径场举行(照片1)。杭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连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俞建国,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肖锋以及来自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校友和师生代表数千人出席庆典大会。

浙江育英教育集团暨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黄纪云致辞(照片2),他对出席庆典大会的所有领导、嘉宾及校友们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黄董事长激情四射,深情地回顾了学院创业的艰苦历程,历数了10年来学院在技能竞赛、体育竞赛、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感谢10年来为学院的发展和建设付出心血的教职员工,并对把学院办成有特色,能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省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办大学寄予了厚望。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徐辉、原浙江省人大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孙优贤分别向我院发来贺信。他们对我院10年办学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对学院的发展提出勉励和希望。

浙江省教育厅在贺信中希望育英学院以10周年校庆为契机,全面总结办学经验,积极深化内涵建设,加快推进工学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学院办成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民办高职院校,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杭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连水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育英学院10年来,响应国家号召而创建,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满足社会需求而成长。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办学10年,在黄纪云董事长的领导和全院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为社会培养了8000多名应用性、服务性专业人才,可喜可贺。希望学院继续瞄准实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提升学院发展力,为杭州市人才建设和为共享共建生活品质之城再创新的贡献。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俞建国和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肖锋到会祝贺。他们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学院“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以“自主发展、自我调控、自求发展、自强不息”的运行机制,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8000多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地区发展做出的贡献。他们希望育英学院以建院10周年为新的起点,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握发展定位,创新办学思路,以扎实的工作推进发展,以宏伟的目标凝聚人心,再接再厉,奋发有为,为早日实现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办高职院校的目标努力奋斗。

浙江育英教育集团执行总裁、学院党委书记洪致平在讲话中说,育英办学10年,在人才培养、学生技能竞赛、体育竞赛、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党团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绩。学院的美好未来还需要继续开拓奋斗,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机遇和挑战并存。相信育英人能够秉承“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继承并发扬奋发向上的“育英精神”,续写学院辉煌的历史新篇章。

浙江工业大学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27所兄弟院校向我院发来贺信和贺电。

当天下午,学院举行了校友成立大会(照片3),各系部召开了校友座谈会,晚上,学院举办了“岁月留痕·生命放歌”建院10周年暨新年文艺晚会。

本次庆典学院还编制出版了《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院志》(照片4)、《校友风采》、《回忆录》、《优秀论文集》和《校友录》,举办了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展(照片5,6)、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系列活动。

十年风雨砥砺,十载春华秋实。

在2007年学院就开始筹备10年校庆工作,2008年列入党政工作要点,学院成立了校庆工作领导小组和校庆办公室,布置在2008年完成部门志的撰写,教师和学院管理者要撰写回忆录,写出在育英学院工作记忆最深的经历和感受

从2008年1月开始,我系组织开展了为校庆出份力的活动,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坚持不懈,为校庆筹备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我们十分重视校庆工作,组织全系教师参与。并把校庆工作列入了系重要工作日程,成立校庆工作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对院校庆办下发的任务,进行分工,落实到具体人。在联系校友、编写校友风采等任务上,各个教研室教师也积极参加,实现全系参与。

我系在系志、校友录、校友风采、教学成果展、回忆录和论文集等各种材料的编写上交等环节,均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我系已毕业学生人数达1430人,是全院最多的系,我们联系校友1288人,完成校友风采44人,邀请校友回校42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12月28日下午3点30分我系举行校友座谈会,共有18位校友参加,我和系领导及教师参加了座谈会,由我向校友们介绍了我系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荣誉,老师与校友一起交流工作心得体会,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会达到预期效果,得到了广大校友和全体教师普遍认可与好评。

根据学院编辑出版回忆录的要求,我撰写了“从企业走向职业教育-育英学院工作点滴”的回忆文章。

在文章的开场白我写道“2008年是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建校10周年,也是我来到学院的第8个年头,时光流逝,日月穿梭,当我打开记忆的闸门,连接数据库,启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回车!哈哈,还真捞到了几条小鱼……”。

一不小心,我的回忆录竟写了8千多字,在结尾处总结了我在育英学院的“我的第一次”。

我参加的全院第一次教职工大会在1218教室。

我来到学院的第一个晚上住在学生公寓的6111寝室。

我和信息技术系教师的第一次见面在1301办公室。

我参加的第一次系主任会议在1401会议室。

我上的第一门是“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我上的第一节课在1503教室。

我教的第一个班级是00计应B班。

我亲手建立的第一个实验室是计算机DIY实验室(1703)。

我上的第一次试验指导课在1703计算机DIY实验室。

我第一次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是00计A班的王伟光、王艳、00计B班陈鹤对、00信A班的梅冰和我吴云雯、00信B班的林必成、00信管专修的胡军伟等19人。

我来学院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在《微计算机信息》杂志2001年12期上的“过程系统工程与集约化经营的现在和未来”。

我主持的第一个院级教改课题是2002年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的构想”。

我参编(副主编)的第一本教材是2003年8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C语言程序设计例题与习题》。

我参加的第一个部级教研项目是教育部2003年的“计算机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

我第一次指导3个队9名学生,2004年5月参加在浙江大学举行的浙江省“舜宇杯”首届大学生程序设计赛获优秀组织奖(本专科学生同场竞技5个小时)。

我主编的第一本教材是2004年8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WEB网站设计教程》。

我编著的第一本技术著作是2006年4月由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WEB程序设计技术--ASP.NET》。

我开设的第一门下沙高教园区(14所大学)公共选修课是2005年3月-6月的“ASP.NET程序设计”。

我第一次出访是2006年7月踏上欧罗巴的大地,到德国的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学习。

我主持建设的第一门精品课程是2007年度的浙江省精品课程“ASP.NET程序设计”。

我在学院的第一个技术学术带头人是2007年浙江省首届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带头人。

我的第一个教育专业教学委员是2008-2011年浙江省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我的第一个市级荣誉是2008年的杭州优秀教师。

我的第一个省级荣誉是2008年的第4届浙江省教学名师奖。

来到学院8年,得到黄纪云董事长的信任,多次和董事长交流办学的理念,管理方法和学院的发展,也得到了他的理解和支持。

来到育英8年,2500多天,送走了7届约有1500余名的毕业生。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回顾过去,彰明因果,揭示规律,展望未来,豪情满怀。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九秩芳华,栉风沐雨,百年树人,继往开来。

2025年1月11日星期六农历甲辰年腊月十二日忆记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