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是目前受国内高校认可很高的一个榜单,不仅出大学排行榜,还出全球高校各学科的排名。近期又发布了学术性的一流学科排名。本文来看一下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国家予以高度重视的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材料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要素,有材料有设备才能生产出各行各业需要的产品,是双一流建设重点倾斜的学科之一。它属于工学门类,包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等二级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内地前30名),名单较长,放置于文末。
01
基本排名情况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与学科评估采用的指标完全不同,一流学科排名只看学术指标,采用五个模块,衡显全球大学在计算机学科的学术竞争力。包含了世界一流教师、世界一流成果、高水平研究成果、科研影响力、国际合作,细分为9个小指标。
其实归纳起来就是两个维度:师资、论文。科研影响力、研究成果、国际合作都是围绕着论文数据展开的,即发表的论文数量及引用,跟国际合作的论文等等。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科研数据,它是按照web of science中的材料科学来汇总的,包含了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等等7个子领域。

世界一流师资指的是获得国际一流奖项、担任国际学术组织/期刊的负责人,入选高被引科学家等等。一流成果指的是顶刊发文和国际权威奖项。材料的国际权威奖项只认可两个:MRS Medal Award、Von Hippel Award。顶级期刊论文为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NATURE MATERIAL两个顶刊上的。大部分国内高校在国际权威奖项上获奖情况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拼的是顶刊发文。
一流师资和一流科研成果构成了软科的一流学科排名。
内地高校在全球材料领域表现不俗,世界前50名有23所,前20名有6所。内地前10名高校均进入世界前30强。不过世界前3名,依旧被美国高校占据(西北大学、佐治亚理工、哈佛)

内地高校前10名,顺序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前10名高校,全部为985/211高校,其中9所985,只有1所211高校(苏州大学)。
从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看,与学科评估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原因就是上面讲的排名指标不一样,学科评估是综合性的,而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是学术性的,主要围绕着论文展开。所以大家在看的时候,不要直接带入学科评估。
北航、哈工、北科、武理等4所与学科评估相比下跌尤为明显,中科大、复旦、苏大、深大、华科、北大、郑大、南大、南科大等9所高校与学科评估相比上升极快。
02
部分院校情况
北航Vs西工大:北航与学科评估偏离极大,第四轮A+(仅有3所),排名却仅在全国24-34名区间。而西工大基本吻合,第四轮A(有5所,全国4-8名区间)。两校都是工信部高校,在航空航天领域实力顶尖,要说涉密,不可能只有北航涉密而西工大不涉密,所以两校排名差距这么大,就有些让人奇怪了。
来看一下两校的5个细分指标的得分对比。两校在世界一流成果、科研影响力、国际合作三项指标得分上几乎没有差异。另外;两个指标得分差异较大:世界一流教师(66.9Vs26),高水平研究成果(85Vs66.4)。世界一流教师指标差距40分,看上去已经不像是两所985高校的师资在比较了。让人比较难以信服。至于高水平研究成果,指的是过去5年被InCites数据库相应学科收录的位于期刊影响因子前25%的期刊(Q1分区)中的Article类型的论文数。

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官宣第四第五轮均获A+。拥有6名两院院士(1名双聘)和10位国家级领军人才为代表的一流师资队伍。形成了“超常服役环境金属智能材料”和“新型磁性功能材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高性能非平衡材料科学与技术”和“高性能金属材料激光制备与成型”教育部创新团队、“先进高温材料与涂层技术”科技创新团队和“增材制造”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建设有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高性能纤维检测评价中心、空天先进材料与服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温结构材料与涂层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等。获得含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不用怀疑,北航在材料领域属于顶尖的。哈工大在排名中的情况与北航类似。
苏大Vs北科大Vs武理工:三所211表现迥异。苏大第四轮B+,软科排名极其耀眼,超过不少顶流院校,位居第6;北科大第四轮A(有5所,全国4-8名区间)软科却仅排在全国24-34名。北理工第四轮A+,软科排名在第19名。
差距这么大的原因在哪里呢?看5个细分指标,三校在国际合作苏大Vs北科大Vs武理工,世界一流教师(57.3Vs33.8Vs49.1),世界一流成果(67Vs39.9Vs37.7),高水平研究成果(75.8Vs78Vs69.6),科研影响力(46Vs38.4Vs42),国际合作(10.7Vs9.7Vs10.5)。
可以看出在一流师资、一流成果这两项上,苏大领先很多,其他三项没有明显差距。其中一流成果差距巨大。

武理工材料在国内处于一流是毫无疑问的,第四轮A+,第五轮网传下滑至A,但依然是第一梯队。拥有4院士坐镇,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关键非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
在今年6月份颁奖的2023国家三大奖中,材料学院获得三个二等奖(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大满贯),足以体现武理的材料实力。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是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建设单位,第四轮A,第五轮进步至A+(材料学科第一方阵前列)。现有全职院院士4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2人,教育部人才计划、杰青等国家级人才30人。建有包括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高效轧制与智能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等12个国际/国家级平台。
在今年6月份颁奖的2023国家三大奖中,材料学院获得2个二等奖(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实力雄厚。
那么为什么武理、北科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不算高呢?因为排名方法中不采纳国家三大奖等中国的高端成果指标。这是全球高校排名,采用的是全球标准,软科一流成果用的是国际奖和顶刊论文,高水平成果用的是影响因子前25%的期刊论文。
在最新的ESI材料科学排名中,苏大第12名,北科14名,武理19名,从论文总量看,苏大确实占优。
限于篇幅,其他院校不再一一赘述。
03
回顾与建议
材料科学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主要是以论文和教师师资为核心,而且采用的指标有些不符合中国国情例如一流成果中不采纳国家三大奖数据等等,无法完整反映学科实力。
对于高考生来说,参考学科评估还是更加合理一些。虽然世界一流学科评估评选以论文为核心,但还是能反映出一定的价值。对于读研的学生来说,是个不错的参考体系。
材料以前被誉为四大天坑,近些年随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不少细分材料研究领域已经比较热门了,待遇比较好,当然这些细分领域要读研才比较好。材料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详细数据,须以软科官网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