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都理工大学是985还是211
成都理工大学既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然而,它是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
成都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是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三所地质院校之一。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转地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办学体制。2010年学校成为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9年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该校是以理工为主,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其地质学入选了“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该校多个学科均有亮眼表现。
学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土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地质学。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成都理工大学形成了“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和“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尽管没有985或211的标签,成都理工大学在地质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领域拥有较强的学术实力和行业认可度,尤其在四川地区及相关行业内享有良好声誉。
成都理工大学属于较高档次的高校。
成都理工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在四川省内,与西南财经大学齐名。
以下是该校的一些优势体现:
学科优势特色鲜明:以理工为主,地质、石油、资源、核技术、环境为优势,土木、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还有5个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化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3031人,其中教授(级)511人、副教授(级)799人。获国家级人才项目、称号和荣誉224人次,有两院院士5人。以柔性引进等方式聘请王成善院士、多吉院士、崔鹏院士、胡瑞忠院士等两院院士35名。
科研实力较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还拥有教育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四川省等部省级科技平台33个。学校参与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成功获批碳汇与地质固碳研究部。牵头成立国际大型滑坡研究协会(IRALL)等国际学术组织,承担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DigitalEarth,简称DDE)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先后承担了众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等重要项目,并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等奖项1087项(次)。
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为社会培养了近30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批知名学者、专家和管理人才。学校先后入选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
排名表现良好: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高校排名中,成都理工大学位于全国第155名。在软科202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该校首次跻身全球1000强,进入(801-900)的排名区间。
此外,成都理工大学的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拥有多个校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学校的一些理工科专业,如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就业市场上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每年会吸引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前来招聘。
当然,高校的档次划分是相对的,并且可能因评价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成都理工大学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都有较为出色的表现,是一所值得考生关注和报考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