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全国优秀教师,《高校招生》特聘专家,专注高考20年,出版专著20余本)

日前,江西省公布《关于做好江西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确认今年起不再实行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
该《通知》规定,今年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有以下4类:
烈士子女考生,可加20分;
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考生,可加20分;
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考生,可加10分;
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可加5分。

与2022年加分政策相比较,有一项加分考生被取消。
这些考生是:经江西省政府批准的8个民族乡和按照法定程序批准的82个民族村的少数民族考生。
2022年高考,江西省曾有470名考生享受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

无独有偶,湖南省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也在调整。
今年3月,湖南印发《普通高校招生享受民族优惠政策考生资格审核办法》。
该《办法》明确指出,2023年、2024年,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5分,2025年高考起加10分;
2023年、2024年,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2025年高考起取消加分;
2023年、2024年,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2025年高考起取消加分;
2023年、2024年,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3分,2025年高考起取消加分。

顾名思义,高考加分是指有特殊身份的考生,高考录取时,可以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
国家设立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同时也是为了落实党和国家对部分特殊群体的关心。
但是,这个政策实施数十年之后,有关“高考加分”的舞弊新闻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2017年,湖南省检察院以受贿罪对永州市原副市长张常明决定逮捕。引人注目的是,在纪委通报的问题里,张常明除了“收受礼品礼金”“权色交易”等问题外,还“弄虚作假为女儿谋取少数民族身份,享受高考加分优惠政策”。
再往前看,2009年高考之前,重庆查出31名考生变更民族身份图谋享受加分资格。这些考生的家长绝非等闲之辈,其中就有重庆石柱副县长之女。
此时被媒体披露后,该县长竟信誓旦旦地表示,这是下属私自所为,本人并不知情。

在互联网舆论的监督下,最近几年,教育部已经陆续减少了很多加分项目。2023年高考时,只保留了以下5类考生可享受加分待遇:
(1)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2)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3)烈士子女。
(4)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5)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在上述5项加分考生中,第一项少数民族考生人数最多,也最容易出现造假现象。
为了有效杜绝加分舞弊行为,全国多数省市规定,凡是享受加分的少数民族考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县参加高考报名,且考生本人在县高中连续3年有完整户籍、学籍,其父母具有当地户籍。
吕老师提示:
1.同一考生符合多项投档加分可否累加?
有的考生可能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但无论有多少项,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加分,而且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
2.享有优先录取资格的考生加分吗?
享有优先录取资格的考生并不加分,只是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投档,优先录取。
按照国家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3.加分投档就一定能加分录取吗?
对于普通考生来说,加分不容易,加分后能有效利用更不容易。
因为各高校在各省录取提档时,都承认考生的加分,而提档后,有的对加分承认到底,有的则“半途而废”,即仅在投档时承认各地的加分政策,分专业录取时则以“裸分”为准。
前几年有一位考生,高考裸分589,按照加分政策给他加了10分,也就是说他可以按599分的成绩投档。
填志愿时,该考生根据三年的平均录取分数,把中国传媒大学放在了第一志愿。投档线公布后,考生庆幸自己报得很准,因为中传的提档线是596分。
但是最终他还是落选了,因为中传在《招生章程》中明确规定:为进档考生安排专业时,实行“裸分”排序的办法。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看到了“加分”,没注意“裸分”,最后只能与心仪的大学擦肩而过。

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感想?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欢迎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