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专业可不是闹着玩的,关乎咱们的前途命运啊。最近张雪峰老师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选专业时得擦亮眼睛,尤其是新闻传播这类专业。为啥呢?这行现在就业不太好找,毕业生想站稳脚跟可不容易。

咱们来聊聊张老师不建议报考的那几个专业,看看到底是咋回事。

#01 新闻传播行业变天

以前干媒体风光无限,记者编辑都抢手。现在呢?大家都刷手机看新闻,随便发条微博短视频就能当自媒体。传统新闻人的地位就不那么稳了。

张老师说,要是你考上了985、211这样的名校,学新闻传播还能找个不错的工作。普通一本二本的,又没啥背景,毕业后想在这行混,难度可不小。这不仅浪费教育资源,还让学生们以后的路不好走。

学习成绩不错的小伙伴们,选专业时可得想清楚了。新闻这行将来咋样谁也说不准,变化太快了。真心喜欢这专业当然可以追求,但得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这块料,将来有没有好出路。这可不光是选个专业那么简单,更是对自己未来负责任的态度。

#02 哲学高深莫测难就业

哲学专业太抽象理论了,毕业后想找份对口工作可不容易。你想啊,哲学又不是学会就能直接换钱的技术活。它更多是培养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除非打算继续深造,不然学的那些哲学知识,找工作时还真不太管用。

大部分哲学专业的本科生,最后可能就是考公务员或找个体制内的活儿。普通公司可不会专门招哲学专业的。

除非你对哲学理论特别感兴趣,或者打定主意要深造,不然选哲学专业可能会让你将来头疼不已。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和能力继续深造,也不是谁都能把理论变成钱。

哲学专业跟历史文学一样,需要花很多时间积累,而且这种积累不一定能马上见效。家庭条件一般,或者对未来没啥明确想法的,选择哲学专业时可得三思。兴趣固然重要,但想想将来的饭碗和家里的情况,这些实际问题也得考虑。实在没辙,可能就得考虑转行了。

#03 生物学高端却难发展

一说生物学,很多人觉得:“哇,这专业听着高级,将来肯定有前途。”确实,生物学听起来挺有科技感,好像前景一片光明。但现实可能没那么美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生物科学类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挺难的,而且大多数工作还特别看重学历。

本科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到了真正工作时,可能会发现用处不大。想在这行混得好,没个硕士博士学位都难。简单说,如果你只想读个本科就直接找工作,生物学可能会让你挺失望的。

#04 工商管理听着牛难实操

工商管理这专业听着挺牛,好像学完就能当老板,管理一大帮人。但实际上,如果没点真正的管理经验,这专业学出来可能就是“空中楼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工商管理专业出来的学生,如果没实际操作过,很难直接上手管理企业。你想想,哪个老板愿意把公司交给一个只懂理论不懂实操的新毕业生?这就像让一个没开过车的人去参加F1赛车一样不现实。

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大学四年可能很难有机会去实际接触企业管理的核心操作,这就导致他们在理解一些专业术语和实际操作时会遇到很大困难。

#05 教育学比拼学历要求高

很多学生不知道教育学是干啥的,也不知道将来就业前景咋样。教育学跟一般的师范专业不一样,近几年学历要求高,特别“卷”。很多教育学专业都要读研究生或者博士,大多数毕业生都去了高校当老师。连中小学的教育学基本要求都成了硕士生。

高校要求都是博士,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如果报考这个专业就要想清楚,未来起码要读到硕士或者博士,学生和家庭都要承担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当然不是这个专业不好,而是学历比较卷,毕业可能就到25岁以上了,有些家庭困难的孩子可能要考虑就业减轻负担,在报考专业时就要谨慎了。

#06 环境科学就业前景堪忧

环境科学听起来挺高大上,但就业前景却不太乐观。这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会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治理等工作。但问题是,这些岗位需求量不大,而且竞争激烈。

很多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发现,自己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企业更看重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理论知识。这就导致很多毕业生不得不改行或者继续深造。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选择环境科学专业需要慎重考虑。如果你对这个领域真的感兴趣,可以考虑选择更加实用的环境工程专业,或者在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

选专业真不是小事,关系到咱们的未来。张雪峰老师提醒咱们的这几个专业,确实得好好琢磨琢磨。不是说这些专业不好,而是就业形势不太乐观,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有些困难。

选专业时,咱们得权衡利弊,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要看看就业前景。家里条件允许的话,喜欢哪个专业就选哪个。但如果家庭条件一般,那就得实际一点,选个好就业的专业,将来能早点独立。

不管选什么专业,关键是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真正掌握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祝愿每个学子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