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以及专业和院校的选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不同的考生由于地域、兴趣、性格、家庭背景和考试成绩的差异,各自需要不同的填报策略。没有哪个专业适合所有学生,如果仅仅跟随别人的建议,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张雪峰通过劝导大学生考研、帮助中学生选科和填报志愿而获得了名利双收,令许多人难以理解。有些人认为,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并花费上万元是一种智商税。
然而,那些真正经历过毕业即失业的学生,才真正明白张老师的价值,但遗憾的是,他们的后悔已经为时已晚。

山西的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因为信息不对称,往往在毕业后面临失业的困境,事后他们对当年没有听取张雪峰的建议感到非常后悔
山西一名大学生在高考那年由于对张雪峰的建议不太信任,认为花费那么多钱填报志愿并不值得,于是决定将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了自己的舅舅。
舅舅也是大学毕业生,拥有一定的填报志愿经验。经过多方面的调查,舅舅发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非常不错,毕业后有机会进入互联网大厂。

根据高考成绩,最终选择了一所山西省内的二本院校。舅舅也提醒外甥要为考研做好准备,因为互联网大厂更倾向于招收高学历的毕业生。
然而,没过多久,大学生涯便开始了居家上网课的生活,整整持续了三年多,这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变得让人担忧。
结果可想而知,这位学生不仅考研失败,而且校招也未能找到理想的用人单位。毕竟山西的互联网公司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大厂了。
即使有,也多是招收一本院校的毕业生,二本生几乎无机会。社招的成功率更是微乎其微,考编也被刷掉。在几经周折之后,他终于入职了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已感到非常满足。

看到外甥的就业历程,舅舅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对没有给外甥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感到后悔。舅舅总结问题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他忽略了地理位置的差异。
山西与北上广深相比,缺乏足够的互联网公司,加之外甥所读的二本院校,更是处于不利地位。
如果当初让张老师协助报考,或许外甥毕业后就能进入大公司,甚至可能在毕业一个月内就能赚回报名费用。

张雪峰在帮助考生填报志愿时遵循哪些规律?
许多家长和学生经常守在张雪峰老师的直播间,学习他如何为其他人填报志愿,并顺便发掘一些潜在的优质专业。
自从新闻学事件之后,张老师吸取了教训,开始反复强调,每条建议都是量身定制的,不能简单照搬。

通常情况下,当学生没有明确的报考目标时,张老师会询问几个问题:你是否有意学习医学?你是否对农业感兴趣?你是否考虑过成为一名教师?你是否想选修化学课程?
通过这些问题,张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并基于学生的反馈提供相关行业的就业现状信息,从而帮助学生做出选择,而不是直接推荐某个所谓的热门专业。
首先确立一个总体方向,然后进一步细化专业选择,帮助学生打破信息壁垒,防止他们因字面理解而对专业认知产生误解。
毕竟,许多学生在大学入学前,对专业具体内容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并不了解。专业名称往往较为笼统,无法准确反映专业的实际情况。

理论上,帮助学生打破信息壁垒是家长的责任,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家长都具备全面了解各行各业的能力。
因此,家长往往会建议孩子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留在舒适区比较稳妥。如果学生选择跨专业领域,家长即便拥有高学历,也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张老师在这方面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特别是他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将自己置于家长的角色,真心希望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他并不夸大其词,也不去考虑全局,而是纯粹为学生个人的利益着想。尽管这种与高校招生立场对立的方式遭到了专家学者的反对,但却真正惠及了学生。

热门专业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确实非常广阔,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入互联网大厂的门槛也相对较高。
双一流研究生和双非本科生之间的差距显然不是微不足道的。单单考上这个专业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热门专业通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这些机会也受到地域差异的影响。能够进入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所能选择的热门专业与专科生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考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尽管张老师推荐的专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热门专业往往具有时效性。网上对于热门专业的总结和推荐可能已经过时。例如,曾经炙手可热的土木工程、造价等建筑相关专业,如今已不再受宠。
只要学生和家长多加学习,弥补信息差,即使不依赖张雪峰,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