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及入围结果全面公布,考生可进入报名系统查看相关消息。
本文为大家汇总整理了2022年部分高校强基入围分数线及相关信息,一起来看!
清华大学
浙江:理 673 文 676
北京:文科组 667 理科 665
内蒙古:文科 607 理科 659
河南:理科 674 文科 638
宁夏:理科 620
黑龙江:理科 633
江苏:物理组 651 文科 619
山东:理科 665 文科 658
重庆:物理组 657
四川:历史组 633
湖北:理科 659
安徽:理科 673 文科 621
海南:理科组 807
江西:理科 651
吉林:642
北京大学
北京:文科入围线674,理科670
山西:654,大概率理科
湖南:物理类653
河北:理科强基入围分数线:660
辽宁:入围分数线665
河南:文641
山东:生物科学专业入围线660
西藏:理科641
安徽:文科624 理科671
黑龙江:理科636
湖南:物理类653
广西:理科661
湖北:历史639
中国人民大学
各位考生:
按照招生简章,根据各省招办提供的高考成绩,现公布各省入围校考名单。考生可登录我校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02)查询结果。各省分科类(或首选科目组)入围分数线详见附件。
入围考生可于27日登录我校强基计划报名平台下载《测试指南》,根据《测试指南》查看后续环节相关安排并下载准考证。
咨询热线:400-0123-517,招办邮箱:zsb@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纪委办公室电话:010-62513046。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2022年6月
中央民族大学
根据各省招办在“强基计划”报名平台上传的报考我校考生的高考文化课成绩,我校按照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1:6的比例确定了入围名单。入围名单已发布在“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52),考生可登录平台“我的志愿”栏目查询入围结果。分省分专业入围分数线公布如下: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根据我校2022年强基计划简章要求,确认参加考核的考生中,对于第一类考生,高考总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下同)的前提下,按我校分省分专业计划数的4倍依据“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确定入围考生名单和入围专业(末位同分均入围)。
现将我校强基计划除上海市外的各省入围标准公布如下。
表格中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均为第一专业志愿入围分数线,各专业按照专业志愿优先原则优先入围一志愿考生,且均一志愿入围已满。考生可登录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查询入围结果和入围专业。最终入围结果以报名系统内查询为准。
稍后我校将发布哈尔滨工业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考核公告,入围考生请留意我校招生办网站,及时了解我校强基计划考核的各项安排。
特此通知。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2022年6月26日
南开大学
各位考生:
根据我校2022年强基计划简章要求,对于第一类考生,依据高考总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按我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各省入围我校考核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若考生高考总成绩相同且符合入围条件,则同时入围,即末位同分均入围。对于第二类考生,达到学校破格入围条件和相应高考成绩要求,即可入围,不占用第一类考生的入围名额。
以上两类考生高考总成绩均须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
准考证打印开始时间为6月28日上午10:00。
具体校考相关事宜安排请详见南开大学本科招生公告(十九)—南开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面试要求暨配备指南(学生版)。
南开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各省各专业入围标准
华南理工大学
各位考生:
按照《华南理工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我校根据各省级招办提供的高考文化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由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陆续审核并确定各省入围学校考核考生名单,考生可登录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查询入围状态等基本情况。
各省入围学校考核标准公示如下(持续更新中)↓↓↓
西北工业大学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和西北工业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要求,按照相关省份考生高考成绩,确定我校强基计划校考入围分数线,现公布如下:
请考生务必登录西北工业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
(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699)查询入围结果,考生是否入围以报名平台查询结果为准。请入围考生关注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查看后续校测安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各位考生:
我校2022年强基计划校考入围结果已经公布,请各位考生登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712)查询。
我校2022年强基计划校考入围分数线如下:
大连理工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根据《国防科技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章程》,在所有规定时间内完成确认并签订诚信承诺书的考生中,对于第一类考生,依据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和分省招生计划数入围比例确定各省入围学校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均入围),请考生及时登录国防科技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91002)查看。现将我校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公告如下:
辽宁省:614分
江西省:586分
山东省:601分
河南省:605分
湖南省:614分
四川省:625分
贵州省:566分
中山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四川大学
各位考生:
我校2022年强基计划校测入围结果已发布。请考生及时登录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610),点击左侧“专业志愿填报”栏目查询。
入围我校强基计划校测的考生,须在参加校测前下载并打印准考证(6月30日8:00以后可以打印)。请按照准考证上的要求和《四川大学关于2022年强基计划学校测试安排的通知》(https://zs.scu.edu.cn/info/1056/2699.htm),提前做好准备。
请考生密切关注四川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zs.scu.edu.cn),及时了解相关通知信息。
特此通知。
四川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2年6月26日
重庆大学
同济大学
关于公布同济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和开放打印面试准考证的通知
各位考生:
我校强基计划的面试时间为6月29日-6月30日。我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成绩发布情况分批公布入围名单,请考生及时登录同济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247)查询。
面试准考证预计6月27日开放打印,请入围考生登录报名平台打印准考证,并按准考证的要求做好面试准备。
面试使用腾讯会议系统,正式面试前我校将安排面试预演,具体时间以及会议号等信息另行通知。面试需要双机位,请提前准备好带摄像头的计算机(台式机或笔记本)、有摄像功能的智能手机或平板以及宽带网络。
同济大学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
2022年6月24日
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于2020年1月由教育部发布,在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中表示,自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改为“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的。《意见》要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逐步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也集中体现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
政策中明确提到,2020往后的人才选拔,主要是为了聚焦培养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才。
在清华招生简章中选拔程序里明确标明针对《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可以破格入围,这个《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又是什么呢?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称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 ,是目前国内少儿编程里含金量最高的比赛之一,获奖者往往是名校热抢的香饽饽。许多这个比赛的获奖者最终选择国外深造。NOI 将从正式选手中选出成绩前50名,作为中国国家集训队,集训队队员将获得清华北大的保送资格。
机器人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NOIP 相较于 NOI 稍低一档,报名也没有限制。NOIP 每年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统一组织。联赛分为普及组和提高组,小学生可以参加普及组,初中生也可以参加提高组比赛。
信息学奥赛目前也已逐渐成为小升初、中考特长生招生,高考大学自主招生,以及出国留学背景提升的一项重要申请条件。很多名牌大学都会进驻赛场,和获奖选手签订各种条件的招生协议。
NOI金牌获奖者一般都是北大清华争夺的对象,这些选手一般都会拿到免试录取的协议。国赛银奖或省赛金奖获得者,一般都会获得降分录取的优惠,降分范围在20分~一本线。铜牌获奖者有机会获得其他985/211院校降分录取。
“强基计划”中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参考,而素质教育包含机器人编程教育。
机器人编程教育提供了一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与前沿科技紧密结合的生动形式,系统专业的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着重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知识,这些正是科学素质教育的初衷所在。机器人编程教育具有实践性强、探索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利于迅速接触前沿研究,并有利于提高同学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无论是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缺口,还是当代社会整体对人才需求的转变——更加关注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都会促使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素质教育、甚至人工智能相关教育,而涵盖了编程、物理学、基础数学知识,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能让孩子更早接触人工智能产品的机器人编程教育,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