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生源最好、经费最多、师资力量和研发能力最强,本应多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为民族复兴大业多做贡献,反而是近来社会上对其不满意声音增多,深陷舆论漩涡,是老百姓岀于嫉妒心理还是两校自身原因造成的?

2023年,国家给清华大学经费410.97亿元,是所有高校中给得最多的;给北京大学222.47亿元,也排在第四位。其实力、地位在全国高校毋容置疑,是多少中华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学。然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两所本应为国家培养更多杰出优秀人才的高校,却成为国内高校输送海外特别是美国“科学家”最多的大学。
以清华大学为例,据统计,清华大学每年出国留学:本科生26.3%,硕士生6.7%,博士生12.6%。其中69.5%去了美国。86%的清华留学生,最终留在了国外。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接近4成的清华毕业生去美国深造后直接留美工作,并没有返回国内。以上统计数据,还是疫情三年期间的统计,如果在疫情前或放开后的数据恐怕不止这么多。

难怪家长和广大网友有意见,有些网友甚至说:“每年国家拨这么多的经费给这两所大学,生源又是最好,反而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少最终跑去效忠了美国和西方”。
眼下进入高校招生季。最近,清华大学成为了一些自媒体攻击的对象。清华大学被指责的五宗罪包括“80%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留美预备学校”以及“带头讨好西方”。清大为了自证清白,列举事实和数据进行反驳或澄清,并指责这些都是网络自媒体基于夸大解读和不实信息误导以及以讹传讹的结果。

为何网友和广大家长对清华、北大有这么多的看法意见?为何会在网络自媒体掀起如此舆论漩涡?清华、北大在忙着舆情应急处置的同时,更应反思反省和总结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爱国主义教育缺失,导致很多优秀的毕业生一毕业就选择留学国外,如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最终选择更换国籍,为他国效力,这是对最早举出“振兴中华”横幅标语到今天出国留学不想回来报效祖国的最大讽剌。
二、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和今后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巨大挑战、压力和困难。

三、虽然北大清华的名声响亮,但成才率低,毕业生流失问题严重,深受“学而优则仕”影响,很多优秀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从政,专业不对口,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来术业有专攻,高智商的理工学生应该从事科学研究,而各地目前推行的选调制度,却把一些高智商理工学生吸引进各级党政机关,从事一些行政管理工作,白白浪费了人才,非常可惜。
四、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不少毕业生去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继续深造或工作,而不愿意回来报效祖国,表明学校教育质量存在问题,也与整个社会发展环境有很大关系。
五、教育资源极不公平,国家政策红利向清华、北大叠加倾斜,如先行赋予北京、清华两校学科建设自主权,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上海对清华、北大本科生落户政策的开放和财政经费给予充分保障,等等,使得这两校非富即贵、高人一等,而培养出的人才、为国效力的实际效果却远远超出社会和老百姓的预期。

关注到的网友有什么看法、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或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