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月初,日媒对外爆料,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将在7月份和中国清华大学,在“天宫”空间站共同进行火箭发动机的基础研究实验。随后这条消息引发全网轰动。很大程度上,因为“火箭发动机”这一类几乎等同于导弹技术的合作研究,和当前中日关系持续紧张,日本甚至准备并入北约体系的国际事件,产生了舆论上的“化学反应”。
原本想着这事儿可能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到如今,清华大学被骂了快半个月。对于这样的愤怒,的确是可以理解。一方面来说,因为在3月份,日本刚刚禁止中国人进去自己的航天所,另一头,中国却准备让东京大学的人进入我们的“天宫”空间站,研究的还是火箭发动机。
另一方面,日本人在远程打击领域一直得不到突破,就是部分几个关键节点出现的问题。而且,本身中日关系现在就很危险,日本那边铁了心跟着美国,现在帮日本人把技术搞上来,损失的不还是我们自己么。
但是有件事情,还是要说清楚。对这件事情愤怒也好,指责也罢,但直接给清华扣帽子,说“卖国”的,还是得把事情说清楚。

很明确的一点是,这次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和国际多国搞合作,弄“天宫”空间站合作实验,是在2018年就定了的。之后各国申报、审评,一环环下来,是经过大量检查和考虑的。而载人航天办公室,又隶属于中央军事委员会,里面也有多个航天领域的专家。现在的国防部长李尚福上将、总设计师周建平,也都参与在其中。哪怕清华真的想做什么,也应该是早就发现的事情。既然没有问题,合作项目依旧被通过,这也说明相关合作内容的机密性和重要性,并没有外界猜测的那么多。
另一个需要明确的事情是,清华大学是中国的顶尖学府,但顶尖学府是不是就代表着在航天航空领域也是顶尖,拥有大量重要、机密的航天技术资料,这其实得打个问号的。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次清华和东大合作的“火箭发动机”领域,清华大学并不是核心研制单位。

另外,这次“天宫”空间站搞对外国际合作,本身就是“打开大门”的搞合作,学美国搞政治门槛,反而不合适。毕竟现在中国在挣的是国际高科技合作领域的领导力,如果效仿美国,又如何能和美国争呢。拿一些边缘性领域,和日本人合作一下,就当是千金买马骨吧。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清华这次因为和日本合作的事情被骂,其实并不太合理。只不过大家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一直骂了半个月,甚至演变到扣帽子骂“汉奸”的地步,还是不合适的。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互联网上一提到中国最高学府之一清华,就有负面的条件反射。或许也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老被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