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这一职业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多数长辈的眼中认为教师这份工作就是最稳定的体面的铁饭碗工作,很多学生毕业后在无法找到稳定工作的情况下,就会把就业的目标放在教师这一职业上,希望毕业后能够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和工作稳定性较强,成功之后工作期间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都不会被单位辞退,可以一直干到退休,退休后也能领到相当丰厚的养老金。近几年随着教育政策的放宽,如今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成为人民教师,这也给众多非师范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便如此,还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成为人民教师的几率更大,会更有优势一些。对于那些家庭条件较差,但从小有当老师梦想的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也可以把志愿填报的目标放在公费师范生这一特殊的志愿填报方向上。
公费师范生是指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师范类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但学生四年毕业以后必须到指定的中小学任教。
公费师范生的院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如果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含有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学校读书的话。在校期间是可以免除学费和住宿费用的,每个月还能获得额外的生活补贴,最主要的是学生毕业后也能获得国家分配的铁饭碗,工作正是如此优厚的。政策却很少有人报名,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公费师范生不吃香吗?

“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包分配工作还能入编制?为啥学生不愿报考?
公费师范生的分数线通常要求考生通过所在省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并且高考成绩需达到该省份的普通类一段线。报考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学生必须与教育部门自愿承诺签订并履行公费生协议,保证毕业后在定向就业单位工作不少于6年,身心健康,具备认定教师资格的身体心理条件等。
虽说公费师范生政策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毕业后包分配工作的福利,还能享受正式的编制身份,但由于公费师范生有以下几个缺点的原因也让很多学生不愿意报考:
就业地点受限
公费师范生毕业后通常会被分配到偏远地区或农村支教,这些地方的教学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如今的年轻人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养尊处游习惯了根本不能吃苦,这也导致很多有公主病和王子病的学生不想报考公费师范生政策,不想前往贫困地区任教。

职业发展有限
学生不愿意报考公费师范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公费师范生在服务期限内不能自由选择工作单位,职业发展机会受限,缺乏专业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社会观念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物质条件和个人发展往往被视为成功的标准,而公费师范生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与这些标准存在差距,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一职业选择产生动摇。
薪资收入不高
由于公费师范生大多会去偏远地区工作,所以在职员工的薪资待遇相对来说要比那些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教师薪资收入少很多,由于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的原因,也让很多年轻人不想报考,他们更希望寻找那些更加高薪的工作。

以上几个原因就是公费师范生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免去找工作的难题还能享受正式的教师编制身份,但依旧无人报考的主要原因,但无论如何公费师范生政策都为促进我国教育资源的发展以及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踊跃的报考,加入到这一特殊的工作岗位中,发挥自己的余热,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