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即西昌市,是我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辖县级市、首府。说到“西昌”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卫星发射,西昌市作为我国一处重要的卫星发射基地,在我国航天等科研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西昌学院作为西昌市仅有的一所公立本科院校,究竟怎么样?我相信许多小伙伴都很好奇,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所非同一般的高等学府。

一、西昌市尽管只是一个县级市,但是西昌学院的级别可不低,属于“三部”共建高校。

西昌学院坐落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是经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是四川省、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学校、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二、学院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于1939年创办的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

学院肇始于1939年北洋工学院内迁西昌创建的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中,专科部分分别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西南农学院,中技部分留原地改建为西昌中等农业学校。1978年经国家批准成立西昌农业专科学校。1992年7月改名为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9月学院被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遴选为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2015年2月学校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学校。

三、学院在校生超过2万人,设有两个校区,下属17个二级学院,66个本科专业。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安宁校区和邛海校区,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1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4亿元,纸质图书231.64万册,数字资源量155.49万册;设有17个二级学院,6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等九大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在校生20107人,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1070余人。

四、学院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1070余人,其中近83%为硕、博研究生。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107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07人、副高职称23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8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省突出贡献专家及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0人;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等60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9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

全国优秀教师:杨忠秀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阿牛木支、彭正松、景志明、贺盛瑜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夏明忠、何学谦、黄志秋

五、学院的作物学、民族学进入国家民委一级重点学科序列。

截至2020年1月,西昌学院建设有国家民委一级重点学科2个,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点1个。

国家民委一级重点学科:作物学、民族学

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点:畜牧学

六、学院在教学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显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收获颇丰。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70项。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个。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学团队4个、一流本科专业10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6个、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卓越培养计划项目”8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应用型示范课程共29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西昌学院大学生校外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农学专业综合改革

七、学院建有各级科研平台40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9个。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建有各级科研平台40个,其中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9个,与四川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

八、学院获得众多国家项目、科技进步奖,特别是在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贡献巨大。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获国家级项目立项26项,获省、州科技进步奖66项,获省级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22项,选育作物新品种23个,获得国家专利259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1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94项,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7项,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项目4项,国家民委中国彝学研究项目11项,国家民委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项目3项,国家民委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工作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4项,省社科联研究项目42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和科普书籍276部,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州厅级奖430项。

九、学院自成立至今备受师生好评,交口称赞。

1、学校是一所二本,环境优美,学习氛围也行,师资力量也还行,学校一直坚持以培养技能与理论相结合的功能性人才为主要目标,地处四川凉山西昌工业园区,是凉山首府唯一的一所大学。

2、我们学校在西昌,风景优美,民风和善,师资力量优秀,教学水平较高,学校学习氛围好,学校生活学习环境优美,基础教学设施配置完善。学校有五个食堂,菜品丰富,尤其铁板烧饭特别好吃。经济管理类专业比较热门,农业类专业比较好就业,学费合理,与同类学校中偏便宜。

3、读书声伴随着风吹遍了整栋教学楼,“窗竹影摇书案上,莫向光阴惰寸功”,黑夜悄至,教学楼中亮起了明灯,而我们的心中也点亮了心中梦想的灯,林间小道上飘落了片片树叶,每一片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故事,这是园林式校园的独有魅力。在这里,每一步都有春天的气息;墙角的花草,在北校区的风中恣意生长,又在南校区的雨后盛放,娇羞如女子,绽放如媚阳,南来北往,寒暑更迭,这就是西昌学院独特的美。

大城市的大学有他们的灿烂和辉煌,小城市的大学也有自己的勤恳和务实,西昌学院身处大山,心系少数民族同胞,例如学院凭借自身教学优势,通过电子商务专业紧盯大凉山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大凉山民族民俗,了解农业农村,掌握信息技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大凉山电子商务复合型“四得”人才。为当地的人才教育,民俗文化、旅游经济等各方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为西昌学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