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国科学报》聚焦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王新课题组发表在《纳米能源》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氯化钠掺杂的有机水凝胶,其可达到5000%或50倍的拉伸性、78%的高透明度、10.1西门子每秒的导电性等特性可以在健康检测和手势识别方面广泛应用。甚至该课题组已经开发出了相关的智能手套,并实现了精度达到99.3%的手势识别,可见其成果的实用价值。
随后,《安徽日报》在10月29日聚焦安徽农业大学农田生态实验室团队的研究进展,该团队提出的各种主推技术在生产上发挥了很大的保收增产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科技日报》也在同一天聚焦安徽农业大学依托宣州河蟹科技小院打造的“学校+基地+乡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农学、水产学、生态学、渔业发展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和科研基地。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官方报道中的安徽农业大学通过不断探索,不仅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在农业发展上也收获了来自农民的认可,人才培养阵容也得到了强化。更值得一说的是,《央视新闻》也曾在9月份聚焦安徽农业大学,报道了安农海外留学生培养,央广网等媒体在8月份报道了安徽农业大学培养出的皖临白山羊国审新品种……
凡此种种,都是官方报道中的安徽农业大学,也是已经创造了显著经济价值、人才价值,获得官方认可的安徽农业大学,而这样历经“国家严选”的安农,又有谁会不心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