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内,福建省莆田市已经发生过7起公费师范生违约事件。

而莆田市本身,在福建省9个地级市当中属于规模比较小的一个城市。

除了福建,近几年来,全国许多省份都出现过公费师范生毕业之后违约的现象,每年仅在媒体上公开曝光的此类消息就有数十起。

2024年8月至9月,两个月内,广东省就有4个地市教育局陆续发布通报,公布师范定向培养学生违约名单。

与此同时,2024年高考时,各地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减少,有的缩减比例甚至高达50%。

河南,2024年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招生4081人,较2023年减少919人。

广西,2024年广西地方公费师范生合计2843人,较2023年的减少729人。

广东,2024年地方公费师范生计划共计2358名,较2023年减少20人。

湖南,2024年高中起点本科层次各类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招生计划2922人,较2023年减少3028人。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教育局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透露,该县2024年已暂停初中起点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高中起点本科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也大为缩减,未来10年高中阶段缺少教师将主要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中选调。

山东,早在2022年,省属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就大幅减少。2021年公费师范生计划达5000个,而2022年则提供了1720个计划。并且取消了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女子学院两所试点高校。

公费师范生制度的初衷

公费师范生制度的设立,在于培养一批有志于教育事业、具备专业素养的优秀教师,特别是针对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问题,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吸引并留住一批高质量的教育人才。

这一制度不仅减轻了师范生的经济负担,让他们能够无后顾之忧地专注于学业与能力提升,更重要的是,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城市与乡村的教育资源。

这些教师的到来,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教学质量,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乡村教育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城乡教育差距,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机会。

违约现象的剖析

深入分析这些违约现象,不难发现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

一方面,部分学生在选择成为公费师范生时,可能出于经济压力或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模糊认识,而非真正热爱教育事业。

当面对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高的薪资待遇或更为便利的生活条件时,他们选择了违约。

另一方面,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编制热”持续升温的背景下,许多学生及家长将“有编制”视为就业的金字招牌,而忽视了个人兴趣与职业理想的匹配度。

此外,还有一些违约行为是由于疾病、家庭变故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但这类情况相对较少。

公费师范生制度能否取消?

1.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进入大学深造。

公费师范生制度在设立之初,旨在培养一批扎根基层、服务农村教育的优秀教师。然而,在当今社会,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显著提升,许多非公费师范生也愿意投身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教育。因此,公费师范生制度的必要性逐渐降低。

2.公费师范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由于公费师范生享受国家资助,毕业后需履行一定的服务年限,这可能导致部分有志于其他领域或更高层次教育的师范生感到束缚。

取消公费师范生制度,可以鼓励师范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做出更自主的选择,从而推动教育人才的多元化发展。

3.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政府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如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农村学校设施等。

这些措施同样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且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相比之下,公费师范生制度可能显得过于僵化,难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需求。

时移世易,变法宜矣!

取消公费师范生制度并非否定其历史贡献,而是基于当前教育形势的理性判断。

通过取消公费师范生制度,我们可以进一步激发教育人才的活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当然,取消的同时,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支持体系,确保农村教育依然能够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投入。

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感想?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欢迎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