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节持续寒冷,让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面临严峻考验。年过六旬的某城市规划院张总工程师,患有冠心病多年,年初六突然感到胸部剧痛,持续20多分钟,伴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家人赶紧拨打"120",将他送往医院急救。医生诊断其为急性心肌梗死,经及时抢救得以脱险。
心肌梗死是危害中老年人的重大疾病,像张总工程师这样的患者在心梗后的二级预防中,防止血栓形成是避免再发的关键。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首次心梗患者的治愈率愈来愈高。然而,心梗的再发率非常高,很多患者经抢救好转后,经常会再次发病。因此,加强预防环节,避免再次发作,提高生活质量是心梗后患者必须关注的。
有些心梗后的患者前来医院就诊时,医生问:"都吃了什么药?"结果患者拿出四五种中成药,但最基本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却没有吃,这是一个致命的误区。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形成血栓,这是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共同途径。所以,针对心梗后患者的预防措施,最重要的是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无血栓,无事件"。
那么如何抑制血小板聚集呢?在临床上医生们发现,阿司匹林有良好的抗血栓效果,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复发率。如果中、高危人群合理使用阿司匹林,我国每年能避免100万死亡病例。
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的推荐剂量为每天75~150毫克,并且需要长期服用,这样可以将再发心肌梗死的风险减少1/3。但很多患者没有做到这一点。调查显示,大部分病人服用剂量偏低。而实际上,如果每天的治疗剂量低于75毫克,对多数人达不到有效抗血小板聚集和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不过,这不代表剂量越大越好,每日用量不宜超过150毫克,剂量增大并不增加药效,反而会增加其毒副作用。
目前常用的阿司匹林是肠溶性的,服药后需要3~4小时才达到血药的高峰,因此睡前服药可在清晨达到高峰,降低心脑血管急症的发生率。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阿司匹林有抗凝血作用,血友病和血小板减少患者禁用,哮喘、痛风、胃溃疡等患者应慎用。患者用药前必须先咨询专科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