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意味着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到来,天气真正开始转冷。此时温差强烈,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感冒等疾病,所以需要格外注意预防疾病,养好身体过秋冬!

方法/步骤

  1. 1

    咳嗽

    秋季容易因为天气干燥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等症,因此处暑时节饮食应突出“清淡滋润”可以多吃蔬菜和水果。比如梨,其性寒味甘,可以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特别适合秋天食用。

  2. 2

    心血管病

    处暑正是夏秋的过渡时期,气温有所下降,但昼夜温差大,血管遇冷刺激则收缩,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这个季节,本身血压不稳人群更要定期测量血压,千万不要觉得血压没升高就不用吃药,一旦血压突然升高,想吃药都来不及了。同时还应注意合理饮食,适量摄入蛋白质、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3. 3

    皮肤干痒

    处暑过后,天气比较干燥,再加上人体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皮肤很容易干燥发痒,在早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秋季在皮肤护理方面,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无论是洗面奶还是沐浴液,建议选择不含皂素成分的,而且,清洁之后一定要在皮肤还比较湿润的时候尽快做好保湿、滋养工作。

  4. 4

    哮喘

    冬季易患许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感冒等,这往往与秋季肺阴受损有关。因此,秋季应注意养肺。有哮喘病史的应尽量查出可能引起哮喘的致敏原因,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其次,要随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被褥,调好空调的温度,防止受凉。还要注意加强营养,重视锻炼身体。

  5. 5

    鼻炎

    入秋后,昼夜温差大,使得夏天没发作的鼻炎开始蠢蠢欲动,夏秋相交防鼻炎正当时。一是开空调,空调过滤网上的尘螨和其他过敏原搅动起来,进入呼吸道而引起;二是昼夜温差大,使鼻黏膜受损;三是秋季花粉传播广泛,易引发。

  6. 6

    关节疼痛

    夏天吹空调过多,寒气从毛孔进入人体,彼时毛孔疏松,不会表现出症状。到了秋天,毛孔变致密,寒气积在体内,“寒主收引”,经脉拘挛,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影响日常活动。由于引起关节疼痛的疾病众多,出现此类疾病建议前往医院接受正规检查,防止某些关节退行性变引起的疼痛。从预防角度来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休息,避免膝部负重劳累。

    END

注意事项

  • 处暑后,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