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揭秘:首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北京大学首批强基生809人(不含医学部),599人成功保研转段(不含医学部),保研率高达74%,加上选择出国留学和自主考研的同学,预计首批强基生升学率在90%以上。除了“小班制”“导师制”等优势政策外,北大强基在专业分流、保研转段、工科专业的学习上,还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需要避免的“踩坑”的地方?远远不止!简章中所展示的10个专业类下有几十个专业或方向供同学们选择。据不完全统计,6大理科类专业中,至少包含39个专业或方向,涉及金融、计算机、大数据、航空航天等热门专业。专业分流上也非常尊重学生意愿。例如在数学类Ⅰ培养方案就明确指出“学生在前4个学期不分专业,修读相同的核心基础课程,之后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自主选择的专业方向学习”。理学院、工学院及王牌实验班的联合培养,也是北大强基的一大特色。北大强基生并非全部要进入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基础学科院系,相当多的专业的考生,会进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等工科学院,甚至加入图灵班、智班(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班)、信班(电子信息科学类实验班)等北大王牌实验班、特色班。-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将会进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并由数学科学学院共同培养。
- 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也将进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并由物理学院共同培养。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将会进入工学院,并由未来技术学院共同培养。
- 地球化学专业学生,将会进入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并由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共同培养。
信息学院的培养,也必然更侧重与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等方向;工学院培养方向必然更侧重工学方向……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形成了理工融合的教学环境,强基生也可以接触到更多院系的优质资源,在学好基础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更多的应用能力。北大强基普遍采用3+X贯通培养模式,强基计划本科生在大三结束后即可申请开始研究生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开启硕士或博士阶段的前期准备。在硕博阶段,强基生可以在本专业继续学习,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 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例如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硕博阶段可在计算机相关专业或方向深造:应用物理学专业,硕博阶段可在电子、信息相关专业或方向继续学习:在北大强基的培养中,有定期考核和动态进出,考核不合格的同学,将无法继续完成强基计划,因此,相对其他考生,强基生的学习压力会更大一些。虽然北大强基在保研时,有广泛的专业方向,并包含热门前沿的工科专业,但从名额上看,大部分同学还是会留在本专业相关专业和方向继续硕博阶段的学习,并非每位强基生保研时都可以任选专业,保研转段时,也自然是成绩更好的同学,选择更多更自由。因此,对于对基础学科毫无兴趣,想要在本科或者硕博阶段读工科专业的同学,把强基计划当作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实在是冒险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