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的前身可溯源至1978年,那时中国深感高等教育资源的紧张,而北京市则聚焦了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等名校的分校,创建了36所分校,这是北京联合大学的雏形。1985年,伴随教育格局的重构,这些分校合并,成立了北京联合大学。将百家之所长融合其中,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首都乃至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北京联合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经济、法律、人文等多个学科相互支撑,教育层次多元、特色明显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更对外开放,拥有学术和实践并重的教育模式,备受社会关注。
尽管北京联合大学的起点高、背景深,但公众的认知里,这所学校总似乎少了些许光芒。此一现象,原因颇多。北京自身就汇聚了多所高水平大学,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北京联合大学的光辉。另一方面,外地考生对北京教育资源的向往,也使得这所大学在外省份拥有一定的招生魅力。

纵观北京联合大学的学科建设,虽无尖端引领,但扎实可靠,具有不俗的实力。国家级特色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荣誉层出不穷。在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多个专业也取得了良好成绩。虽然其在各大高校排行榜的位置不算前列,但仍保持着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对于外省的考生而言,北京联合大学的招生数据显示,尽管非顶尖批次,但录取分数线稳定高于本科控制线,足以证明其在外省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不容忽视的是,北京联合大学的就业率在持续多年保持在北京市属本科高校前列。这足以说明,学校已经建立起了稳定和广泛的毕业生就业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职业起点和发展空间。

综合考察,北京联合大学提供的是一种平衡点:对于成绩尚可、希望在首都深造的考生而言,这所大学开启了一扇通向更宽广平台的大门;而低录取分数线的“亲民”政策,则凸显了性价比。这种“高性价比”的魅力,吸引了数量不少的外省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