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媒看金昌】产教融合育匠才——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与金川集团共筑人才培养新高地
△冶金学院客座教授、“大国工匠”潘从明为甘肃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智能冶金技术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培训班学员授课“阴极镍全自动化剥片机组半实物仿真设备,让冶金专业传统教学中难以直观体验的复杂工艺变得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胜任企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近日,走进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镍冶金智慧工厂,甘肃省技术标兵、学院冶金与化学工程系教师李克恩正在集控台前指导学生试验。“得益于这套校企合作开发的仿真设备,我们在去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材料智能生产与检测赛项中获得了金奖。”李克恩说,备赛期间,企业多次开放绿色通道,让参赛团队到生产一线学习交流,金川集团铜熔炼分厂李自玺等工程师更是手把手指导设备调试,让学生了解工艺流程。聚焦金昌市国家镍铜钴新材料基地建设,冶金学院将有色金属产业“探、采、选、冶、加、服”全链条搬进校园,构建起覆盖有色金属全流程的五大特色专业群。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学院与金川集团共同构建了“虚实结合”的教学平台。
△学生在镍冶炼智能冶金实训基地进行硫化镍矿闪速熔炼车间VR漫游体验
在冶金学院的智能冶金实训基地,学生们正在虚拟仿真系统中模拟镍电解全流程操作。通过VR设备,学生们置身于金川集团镍冶金智慧工厂的虚拟环境中,从原料投料到成品包装,全流程操作变得触手可及。这些源自生产一线的虚拟仿真项目,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复杂工艺操作,大大提升了实践效率。“镍冶金、铜冶金等8门虚拟仿真课程的建成,不仅惠及校内学生,每年还为行业培训技术人员5000余名。”李克恩说。在专业共建过程中,冶金学院柔性引进金川集团技术骨干到学院授课,并邀请40余名金川集团的企业专家参与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教材开发等工作,不仅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提高了课堂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铜电解操作技术》《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实验实训指导》等“活页教材”,将企业岗位标准转化为教学模块,将实际岗位需求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就能掌握电解槽电压调节等核心技术,使学院的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在金川集团镍合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冶金学院毕业生冯国强正戴着安全帽,专注操作二十辊轧机。“跟着师傅在生产线实操,让我掌握了扎实的生产技术。”经过大三顶岗实习一年,他考核合格后直接留在了公司。“冶金学院订单班学生熟悉设备、了解流程,上岗适应期比社招员工缩短两个月,入职就能顶岗。”金川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

△甘肃省技术标兵、冶金与工程化学系教师李克恩在实训室指导学生利用剥片机电脑操作台调整参数
冶金学院打破传统教学“先学后练”的单一模式,与金川集团深度合作,构建了“认知—实训—定岗”三阶段培养体系。学生身兼“学徒”身份,大一新生定期走进企业车间,在生产线轰鸣声中感知产业脉搏;大二学生依托企业真实任务模块化学习,在数控机床、智能仪表等设备上实战操练,还可依托企业的培训平台考取企业认可的技能证书;大三优秀学员则进入“准员工”培养通道,在实战中完成职业角色转换。

△学生团队参加2025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能源动力与材料赛道比赛这种“入学即入企、毕业即就业”的现代工匠培育闭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还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近几年,冶金学院累计有1556名毕业生进入金川集团就业。
责编:闫 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