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企联合实验室

设立国内首个现代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

“订单式”人才培养对接需求

“校编企用”破解引留难题

……

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下称“创新港”)

构建起中医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生态

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让我们走进科技一线

去感受创新港的“创新脉动”

创新港由彭州市人民政府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位于天府中药城核心区,其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率先探索打造校企联合攻关、概念验证孵化、订单式育才和“校编企用”四大科创服务应用场景,力争将其打造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中医药科教和科技创新高地,成为“校区+功能区”融合发展的创新样板。

校企联合实验室: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

创新港联合光大药业、晓梦家纺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形成“企业出题——政府助题——高校解题”的协同研发机制。通过抗病毒颗粒二次开发、中药纤维寝具研发等重点项目,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加速中医药大品种升级与跨界产品创新。

现代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从创意到市场的加速器

创新港设立国内首个现代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下称“中心”),为早期科研成果提供“资金支持+中试平台+市场评估”全链条服务。目前,已成功孵化智能中药枕等10余项专利技术,推动中医药与家居、健康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关键通道。

✦ 眼部治疗仪创新突破
中心基于廖品正国医大师理论,通过临床板块概念验证及后续中心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结合现代技术,独创“一刻眼养疗仪”。由成都中医大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出资102万元,与四川中颐科技有限公司合伙成立“成都德济医学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产品开发。一共培育了30余项眼氧疗仪器相关专利,并逐步形成了专利群与技术壁垒。2021年,“一刻眼养疗仪”获全国首个眼部便携式“中医雾化熏蒸治疗仪”二类医疗器械批件,2023年,家庭版获CDC认证。

✦ 中药改良革新: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发展

针对儿童用药顺应性差难题,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儿童药改良创新关键技术青年创新团队提出“五味调和”的中药矫掩味新概念,中心组织专家从技术、市场、准入多维验证,辅助广州一品红药业、华润三九药业、四川光大制药等制药企业完成芩香清解口服液等4款产品的矫味改良,实现“良药可口”转化。

✦ 乳腺癌靶向药突破

中心组织专家委员会验证鲁军教授核酸适配体-药物偶联物概念,最终建议以核仁素高表达癌症治疗方向开展项目,最终项目研发出针对三阴性乳腺治疗的核酸适配体-雷公藤甲素偶联物,中心将该项目纳入高价值专利培育池进行辅导与运营,最终该项目该项目发表5篇学术论文,获3项发明专利,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项。该发明专利以3000万的金额转让给北京盈科瑞创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该成果成功转化落地将为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提供新方案。

✦ 中药雾化技术革新

中心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雾化创新团队”提出的中药雾化治疗概念进行了验证评审及辅导,从技术方面共同探讨中药雾化采用超声雾化、加热雾化等技术,后共建研发中心,研发出药仓式超声波网式雾化器与中药电子雾化液新工艺。同时,中心完成了市场规模统计预测和医用雾化技术专利导航报告,并助力药仓式中药超声波网式雾化器产品获取了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开拓了中医治疗新场景。

“2+1+1”订单式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创新港推行“2年校内基础学习+1年校企联合培养+1年企业实战”人才培养模式,前校后企贯通培养。学生通过参与校企联合项目实战,实现毕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为产业输送既懂传统理论又具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校编企用”:破解高端人才引留难题

创新港首创“校编企用”人事制度,遴选优秀科研人才同时享受高校编制与企业薪酬,专职负责校企联合研发项目。该机制既保障人才稳定性,又促进校企技术深度绑定,为产学研合作提供长效智力保障。

作为彭州“立园满园”行动的生动实践,创新港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培养创新三维发力,不仅构建起中医药产教融合的创新样板,更成为彭州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下一步,彭州将以创新港为支点,持续开展“立园满园”行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奋力书写中医药强市建设新篇章。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