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韩清华
3月29日,成都市“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学校”开班,首批100名业委会主任、副主任到校参与,标志着“学校”正式成立。市委组织部、市委社工部到校宣讲基层党的建设、发挥“枫桥经验”引入信托制物业等工作路径,市住建局就业委会运行、物业管理等政策法规进行系统宣讲。
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的成立将作为党建引领物业服务整体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的重要抓手,以长效、系统的业委会培训作为提升业委会规范高效履职的重要的切入点,开设线上线下课程,采取市级“双百”(百名业委会委员、百名基层从业人员)培训、区级全覆盖、镇(街)自主组织的方式开展学习。
近年来,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成都已成为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城镇化率超78%的超大城市,近70%的城市常住人口居住在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物业小区已经成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最小细胞,群众以业主、物业使用人的身份参与小区管理、社区治理及其他社会活动已经成为常态,执行业主大会决定的业委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截至目前,成都市已累计成立业委会3400余个,在物业小区中的覆盖率超过54%。
但在实际工作中,业委会不同程度存在成立难、履职难、运行难的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成都市住建局创办成都市“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学校”,开设线上线下课程,采取市级“双百”(每年百名业委会委员、百名基层从业人员)培训、区级全覆盖、镇(街)自主组织的方式开展学习,并拟开展业委会任前培训及考核,系统提升业委会规范履职能力,为全市小区治理做强支撑,加快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在当天的课程中,来自成都市各小区的业委会主任分享了各自的实操案例。
“我们通过长时间的摸排,确认小区产权、收益等情况,最终追回资金超100万元。”据龙湖晶蓝半岛的业委会主任华斌介绍,过去未成立业委会前,小区产权不明确、收益不公开、业主私自占用公共空间等情况严重,随着业委会成立,小区各项物业管理工作有了专人监督,业主权益也得到有效维护。
对于成都市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学校开办,温江区千禧河畔B区业委会主任张川华表示,“今天这种形式非常好,希望市住建局能扩大培训面,建立业委会标准化工作机制,培养规范操作习惯,提高广大业主、从业人员法律意识。”
另外,金牛区西岸观邸小区业委会主任白学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项目经理严肃共同分享题为《共商 共议 共建》的案例,从业委会、物业企业双向奔赴,带领小区加强党建引领、构建满意度评价机制、提炼“石榴籽”文化,逐步实现从小区“由乱到治”蜕变的历程。
锦江区绿野天城小区业委会主任程小飞分享了题为《绿野天城“一核五治”多元共治协商》的体会,讲述了小区业委会和小区党支部紧密联动,通过党建引领与基层街道社区、物业企业搭建共治协商平台,实现小区共建共享共治局面的案例。
开课当天,市住建局、市物业行业党委共同发出《建设“廉洁物业”•携手共塑清风——致全市业主委员会的倡议承诺书》,百名业委会委员作为小区清亲关系的倡议者、维护者、践行者,共同倡议、承诺业委会廉洁、规范、依法履职,为建设“廉洁物业”、维护清风家园提出倡议。
同时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新上线的“智慧物业二期”平台“业主端”也正式向参会的业委会委员推出,讲解“小区事务线上投票”等实操运用,为小区事务搭建权威官方投票平台。该平台还将整合“小区问题用心用情码上办”“物业管理线上学习”“线上答题考核”“维修资金查询使用”等功能,与“天府市民云”和各部门业务系统打通联动,将“业主端”“政府端”“企业端”互相关联,构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末端运维数字化平台,打造群众“爱用、好用、管用”的智慧平台。
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后续将在新修订颁布《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的同时,完善配套政策、同步推出系列课程,面向镇(街)和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业委会成员、物业项目经理等小区治理的不同主体,系统设置涵盖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小区工程建设和设施设备维护、邻里矛盾纠纷调处、业委会日常运行实操等一系列课程,构建科学、系统、有效的“业委会(物业管理)学校”。
“我们未来不久的目标,是实现业委会任前培训及常态学习考核,方便快捷的智慧系统覆盖小区事务的全流程,系统提升业委会规范履职能力,为全市小区治理做强支撑,加快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