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一些关于自我的概念

自我的概念

  1. 1

    自我概念(self concept):个体对他人关系的理解过程中,个体对自我的定位和感知。

  2. 2

    自我图式(self-schemas):自我概念的基础,组织自己所处世界的心理模板,用于感知、回忆、评价他人和自己(Markus&Wurf,1987)。帮助我们分类与提取经验。

  3. 3

    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当信息(回忆)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忆。

  4. 4

    可能的自我(self-reference effect):我们所希望成为的样子和我们拒绝成为的样子。也有的说是指个体觉得自己有可能向某一方面发展的自我构想,是自 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这块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5. 5

    独立型自我:保持自我独立性,与他人区分度高,追求自身的发展。

  6. 6

    依赖型自我:有更多公共成分,与他人区分度低,追求团体的发展(又称为 依存性自我)

    END

自我相关概念

  1. 1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一个人对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是一种积极思维的力量(Bandura,1991,1997,2000)

  2. 2

    自我决定 :享有充分的自由和选择权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更多的选择可能会带来信息超载和更多后悔的机会

  3. 3

    自我服务偏见(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来一种潜在的偏见。人们常常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却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佳”、“问题本身就无法解决”等外部因素。原因在于维持自我形象和自尊。

    (这个在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如果细心点很多时候可以在自己身上发现到)

  4. 4

    自我妨碍:为了保护自己,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碍自己活得成功。

    (经典句式为:要不是XXX我肯定能XXX)

  5. 5

    自我展示(self-presentation):指我们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展现一种受赞扬的形象。自我服务偏见,虚伪的谦逊,自我妨碍,推脱,辩护,道歉等为手段。

  6. 6

    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指人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他人自我表演/展示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展示加以控制,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低自我监控者:受内在指引,以自己的态度做决定,不顾及别人的感受。高自我监控者:支持内心不赞成的观点,变色龙,个人态度服务于社会调节功能。

  7. 7

    自我知觉效应(self-awareness effect):环境会改变我们的认知。当我们把注意聚焦在自己身上时,我们更可能将原因归于自我而不是环境。(镜子,自己的图片声音影响,自传等)

  8. 8

    自我知觉:不必要的报酬会削弱动机,既:充足的理由削弱了我们的内在动机。我们自我观察自己,是因为内因(喜欢)-这种动机才去做的

  9. 9

    自我肯定理论:说谎或做令人不快的事情令人尴尬,破坏了我们的自我

    能力和善良感,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决定时一种自我肯定。

  10. 10

    自我表露:个体对他人表达情感、想法与观点。

  11. 11

    表露互惠效应(disclosure reciprocity effect):一个人的自我表露会引发对方的自我表露。(这个就像是你对别人微笑,别人也会对你微笑。)

    END

注意事项

  • 希望大家在了解他人行为的同时,更好的了解到自己。我们都是小仙子~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