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批次
(1)什么是批次
因亢各省(区、市)招生录取的高校数量非常多。而所有高校又不可能同时录取,所以,各省教育考试院会将不同层次的院校放在不同的批次当中,分批进行录取,由此而形成了不同的录取批次。例如:今年有大约2000所高校面向某省招生,那么省教育考试院就会把这些院校,根据不同的层次,放在提前批,本科批(本科一批或本科二批),专科提前批,专科批等批次中。
(2)各批次录取顺序
根据不同高校情况所划分的录取顺序,各省份略有不同,一般为:特殊类型批次(三位一体,强基计划等)→本科提前批(军事、公安、艺术类、体育类、公费师范生、免费医学生、飞行、航海、农村专项等)→本科批(重点院校。省属院校,民办院校等)→专科提前批(军事、公安、航海等专业、艺术类和体育类专科院校或专业等)→专科批(一般专科院校或专业等)。
(3)各批次之间的关系
高考结束后,志愿填报开始。一般最开始填报的批次是提前批,随之而来的是本科批(本科一批或者本科二批);考生按照不同省份的志愿填报的时间,分别填写对应的批次,在不同的批次中,选择自己中意的大学和专业;填报结束后,最先录取的批次一般是提前批,如果提前批次报了,但是没被录取,也不会影响到后面的批次依次录取;但如果提前批中被所报的院校录取了,后续批次志愿将自动失效。
一、高中升学家长专业术语必读
2.分数线
(1)省控分数线(批次控制线)即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又称批次线或省控线。是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生高考成绩水平和招生计划,按一定的比例(小于等于120%)确定的各批次、各科类最低成绩标准。批次线是确定考生能否参加本批次志愿填报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只有总分达到或超过批次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才有可能被投档到本批次的高校。
例如:某省本科批院校总计划招生10万人,省招办按120%比例划定本一批次线,即第12万位考生的分数为本一批次控制线。因此只有达到批次线的考生,才有填报相应批次志愿的资格,因此又叫“资格线”。
(2)投(提)档分数线
提档分数线是指某高校按规定的投档比例(100%~105%)提取符合投档规则相应数目的考生档案,并由高分至低分排序,最低分即为投档线。如实际提档人数低于计划人数,通过征集志愿依然未招满,则该校最终提档分为该批次控制线,如招满则以最低分为最终投档线。由于高校提档后可能会存在退档的现象,因此偶尔提档分数线会比录取分数线略低。
提档线不等同于录取分数线,前者是报考某校全部考生按照招生计划划定的提档线,只有达到提档线,考生的档案(电子)才能投到院校进行择优录取,后者是全部录取工作结束后最后一位考生的分数即录取分数线。考生填报了志愿,不一定被提档,提档了也未必就一定录取。
(3)院校录取分数线
指该院校招生工作结束后,被录取的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
(4)专业分数线
指院校所有专业的录取工作结束后,各专业被录取的最低位次考生的分数。
一、高中升学家长专业术语必读
3.投档
投档是省招办按某高校在当地该批次的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例将报考某高校的考生从高分到低分(含加分)把考生档案投放给招生学校,原则上投档比例不超过105%(顺序志愿投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20%);具体的投档比例由某高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生源情况确定。
4.投档比例
由于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的招生投档比例一般不得超过120%;另一方面,招生院校为了既顺利完成招生计划,同时又保证招生质量,投档比例一般都在100%~120%之间,通常是1:1,1:1.05,1:1.2。如投档到院校的档案院校在检阅的过程中有不符合条件的需做退档处理,即便有退档的存在也有考生补充,不会因为招生计划没有完成而到征集批再次招生。
5.高考位次
高考位次是指省(市)考试院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同分者依据各省规则计算)从高到低排序,所得到的排序数字。
在志愿填报过程中,我们主要参考考生位次和院校、专业录取位次。特别是在压线分的情况下,位次比较显得更加重要。
一、高中升学家长专业术语必读
6.等位分
等位分是依据位次,参考相同科类在不同年份的一分一段表中相同位次所对应的分数。主要用于相同位次不同年份所对应的参考分数。
因每年高考的试题难度不同,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不同,各高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数也不同,每年的高考分数不能直接相互比较。例如,2019年的600分和2018年的600分不能简单地直接画等号。
等位分可以更精准地将当年的高考分数换算成历年等位分。如:A 同学2023年理科高考总分600分,位次 10 000位,依据2022年一分一段表10000位次对应的分数为610分。也就是说,2023年理科的600分相当于2022年的610分,考生应该用610分去对比2022年高校录取分数线。以此类推,可以换算成更多年份的等位分进行比较。
一、高中升学家长专业术语必读(下期马上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