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产业是通化市的一块“国字号”招牌,也是全市最大的支柱产业。作为中国医药名城,通化是17个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之一,拥有医药健康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户。
近年来,通化市锚定医药健康产业总经营规模实现千亿级的发展目标,构建以中药材种植生产为基石,现代化中成药为支柱,化学制药为增长引擎,生物制药为核心驱动力,医疗器械为重要补充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将科技创新力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生物创新药作为衡量药企研发实力的重要标尺,从立项到上市需跨越重重难关,但仍有不少企业迎难而上。通化安睿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作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上市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产品,不仅彰显了企业的研发实力,也标志着通化市生物制药领域正大步迈向国际舞台。
“长期以来,人血白蛋白的供应一直受到血液制品短缺与动物源性污染的困扰。我们以重组蛋白高效表达改造、重组蛋白大规模发酵等技术平台,自主开发优化重组人白蛋白,利用毕赤酵母细胞表达平台研发和生产,不含动物源成分。”通化安睿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项炜说。
抓住“创新”牛鼻子就等于握住了产业向高攀升的核心配方。在通化东宝药业的生产车间内,现代化生产线高速运转,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持续稳产高产,年产值超18亿元,利拉鲁肽上市生产,已实现了38万支的生产量。
通过各项利好政策,引导企业强化产品自主研发;优化营商环境,厚植产业发展创新沃土……通化市主动作为,创新求变,实施“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咨询委员会+供应链联盟”的工作模式,构建起“市场+政府”合力促发展的新格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解决了产业链中的堵点、断点问题,推动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当“新”成为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主题词,通化市抓住人才、科技、资金三大关键要素,加速构建医药新质生产力,向“新”起跑。通过落实“1+7”人才政策,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科技带头人和产业工人。同时,建设张伯礼院士工作站、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高端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资金方面,对接省级产业基金,成立通化分基金,为企业提供多元化、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近年来,通化市聚焦企业所需精准帮扶,暖心服务提升发展效能,一家家医药新秀企业不断孵化成长。在通化医药高新区医药健康科创园,作为第一家进园的小微企业,通化承诚药业有限公司5年来从小到大,客户已发展到300多家。公司副总经理王郁铭说:“企业不断加强产品的研发和销售,销售额翻了将近10倍。”
当前,东宝、修正、益盛等23户企业年产值超亿元,全市产值超5000万元医药品种达44个。在医药健康领域,通化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户,修正药业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前十。通化市出台《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暨冲刺千亿级经营规模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医药健康产业链,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业、药号开发、医药健康工业、农产品原料、医药商业等环节,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专班”推进产业发展的机制。
在通化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医药健康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从药材种植到现代生物科技的突破,从传统制药工艺到智能化生产线的轰鸣,医药产业链“多点开花”,集群效应不断释放发展潜力,勾勒出一幅幅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