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响了,天还没亮。对养老护理员曹沁怡来说,已成为习惯。

  7月30日早上5点,曹沁怡起床简单收拾一下,便立刻赶到泰康之家·楚园,照顾老人们起床、洗脸、刷牙、吃饭,一系列晨间陪护完成后,太阳才升起来。

  曹沁怡,2002年出生,今年刚从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养老专业”)毕业,成为一名“青春养老人”。

  3年前,看中了养老行业的前景,并结合自身兴趣,曹沁怡在家人的支持下报考了养老专业:“没上过专业课之前,认为喂饭、拍背都很简单,上了课才明白,看似简单的生活照护也需要专业技术。”

  曹沁怡说,例如将一位偏瘫老人从床上扶到轮椅上,轮椅应该放置于老人的健侧床尾,与床呈45度夹角,这样既能保证转移的安全和舒适性,又方便省力。

  日前,全球顶级期刊《柳叶刀》发表全球疾病负担报告,预测从2022年到2050年,全球男性预期寿命将增加4.9岁,增至76.0岁;女性预期寿命将增加4.2岁,增至80.5岁。报告还提示,更多人预期寿命会延长,但不健康的年数也会增加。

  寿命越长,就越需要专业护理,对养老护理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两年,学院增加了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课程,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培养能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服务、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服务的专业人才。”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生命健康学院景丽老师介绍。从事养老行业首先要热爱这个行业,要尊重长辈、热爱生命,学校专门安排了这类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可度。

  “我很喜欢‘青春养老人’这个称呼,老人们内心大多很孤独,能帮到他们自己心里也会有成就感。”曹沁怡说,很多爷爷奶奶都很喜欢她,每次见到都会说“想你了”“你好可爱”,把她当成了孙女。

  王满满,今年也从该养老专业毕业,目前在悦年华·颐养中心工作。“除了组长,我们这层楼十几名护理员都是年轻人,工作氛围也不错。”

  王满满说,自己想在养老行业扎根。她注意到,这几年养老行业的发展趋势很惊人,旅居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持续照料退休社区等新型养老方式逐步出现,养老机构在进行创新探索,岗位也更加多元化。

  2024年,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养老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7%。“养老人才市场缺口很大,养老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很抢手,除非个人原因,原则上都能实现就业。”该校生命健康学院刘琼老师说,近3年学校养老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刘琼老师介绍,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这个专业的认知更加深入了,从近年趋势来看,学生主动选择养老专业比例呈上升态势,家长和学生对养老行业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

  据悉,截至2023年底,武汉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218.8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3.05%。预计到2035年,全市户籍老年人将达到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