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不缺老师,可扎根边疆、扎根乡村、扎根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缺老师,更缺男老师。2022年以来,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昆明幼儿师专”)培养出361名公费师范生,他们毕业后回到各自家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人才“活水”。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9月18日,中秋假期收假第一天,马关县夹寒箐镇牛马榔幼儿园园长毛宁站在门口,他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小朋友入园,看着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返校,记忆把他拉到2019年。

青春是什么颜色?在毛宁的眼中,青春是流光溢彩的。2019年,毛宁成为昆明幼儿师专首批公费师范生之一。入学他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毕业后扎根基层。”


初心不变,作为一名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2022年6月毕业后,毛宁回到家乡马关县夹寒箐镇牛马榔幼儿园,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

毛宁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整个乡镇年龄最小的老师,夹寒箐镇中心学校把建设幼儿园的重任交给了他。

夹寒箐镇位于马关县东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2公里,少数民族占总人口近80%。由于语言不通,刚开始的工作时,毛宁感到很是吃力。那里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家里的老人好多只会说苗语,日常沟通常常连比带猜,小朋友站在他脚边,努力担任着小小翻译。

两年多来,毛宁没有气馁,一边向优秀的老师请教沟通经验,一边努力学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同时加强与家长的线上沟通,一次又一次地家访,经过不断地努力,他和家长沟通越发顺畅,和学生也越发亲密。

2024年,毛宁的工作得到家长、孩子、同事和领导的认可,他被任命为夹寒箐镇牛马榔幼儿园园长。

在曲靖市马龙区第三幼儿园,赵苒睎工作已满一年。一年来,他成了幼儿园最受小朋友欢迎的“大哥哥”。

赵苒睎是昆明幼儿师专2020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公费师范生,2023年8月进入曲靖市马龙区第三幼儿园工作。入职以来,他展现了“00后”青年“踔厉奋发,不负韶华”的进取和担当,刻苦学习,扎实工作,获得“国培计划(2022年)”云南省县级幼儿园骨干教师第一期培训班“优秀班委”、马龙区2023年暑期教师能力提升培训考试成绩“优秀个人”、马龙区第三幼儿园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除毛宁、赵苒睎外,昆明幼儿师专毕业的还有韦多跃、张杨勇等数百公费师范生,他们都回到各自的家乡,扎根边疆、扎根乡村、扎根少数民族地区,为当地学前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向城乡农村培养人才

昆明幼儿师专是云南省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幼教师资的高等专科学校,2019年学校被云南省教育厅确定为云南省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专科(男性)师资培养任务承担学校,自2019 年开始培养公费师范生以来,至今已有6届,累计招录数达552人。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于一体的省份。自承担公费师范生培养任务以来,昆明幼儿师专准确把握学校目标定位,面向农村、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办学,认真分析公费师范生(男性)职业定向,准确把握“师范性”+“幼儿教育”+“男性”+“面向城乡农村”等职业及专业特点,专门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男性)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培养目标,培养出大批有胜任力和幸福感的乡村男幼师。

幼儿教师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同时又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对待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发展。昆明幼儿师专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突出“岗、课、赛、证”融合,针对男性幼师的身心特点,专门设计适合他们的课程体系,突出男性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的特点,不断加强和优化乡村幼儿园男教师的人才培养质量

2022年以来,昆明幼儿师专毕业的252名公费师范生,就业后获得用人单位及社会的高度好评,根据对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因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多名同学被提拔到管理岗位。其中,有1名同学担任乡村小学校长,有10余名同学担任乡村幼儿园园长,有10余名同学担任乡村幼儿园副园长,还有40余名担任教导主任、年级主任、德育主任、办公室主任、保教组长等职务。

办学以来,昆明幼儿师专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就业目标为导向,坚持把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凸显“大学前”专业群,培养适合于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构建幼教、商贸、康养三大类专业群,打造“一小一老”专业优势和特色,培养出更多服务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为云南乡村振兴、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注入更多的人才“活水”。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官荣
责编:苏昊
编审:李雪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