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校林立的的北京市,有六所高校,很容易让人混淆:
①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②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
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我们平常所说的两财一贸,指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它是211高校。
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双一流都没评上。
在北京,后者相对于前者,没有任何优势,只能吃点“残羹剩饭”。
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虽然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一样,都是普通一本,但广东本土,没有像“一贸”这样的名校,因此竞争压力小。
在广东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行业内就是top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保研率大约为7.4%左右。
具体来说,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2023年全国高校保研率排行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保研率为7.4%,在全国排名第137位;
在北京市内院校中排名第24位。
此外,该数据也超过了一些边远的211高校的保研率。
另外,从具体推免人数来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3届研究生共推免了182人,其中包括“双培计划”6人,“外培计划”2人和工作保研10人,计算得出的保研率为7.39%。
而相较于上一届的176个名额,这一届的名额略有增加。
同时,该校2022届的保研名额为176人,保研率约为7.15%。
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保研率在百分之七左右的结论。
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保研率只有4%。
一种观点认为“从中西部小镇来到大都市广州学习。
对于学术方面不予置评,就先讲讲广外的环境、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吧。
宏观建筑风格也是中规中矩,基本来说没有我在中西部小镇上的高中的大气、优美、干净。
2019年寒假,学校更换了新桌椅,好歹在桌椅配置上赶上了我的高中。(以前还是那种固定在地面上的老式桌椅)
其次是宿舍内部,四人一间,上床下桌(全部蓝色铁质),独立卫,独立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同时,风格平淡甚至有些过时。
经常怀疑自己是在上山下乡(相比较我高中住的宿舍)。
空调一年只有在热到不行了才会给开,而且经常出问题停止供冷。
空调费需要自己充值,非常昂贵。
热水晚上六点到十二点,所以祈祷自己不要选到早上的体育课吧,不然在广州这种地方一身汗不能洗澡真是恐怖。
宿舍内部设施也基本都老化了。
宿舍楼道里的垃圾桶总泛着恶臭,没有垃圾分类就不说了,经常泛着残羹剩饭臭了的味道。
因为广外南校区位于大学城岛,平时出门基本都是地铁,严重打击了我去市里找乐子的积极性。
说下找乐子。
南校区外最著名热闹的就是贝岗村,当然名副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据广外本校老师形容是“藏污纳垢”,美食不少但卫生条件堪忧,整体环境也是那种我从来不会考虑去的拥挤、脏乱。
然后就是gogo新天地,超低配万达,里面同样不缺美食但环境设施已经老旧。
种种因素导致平常很少在学校周边玩(除了社团或班级聚餐),自己和姐妹出去玩也都是直接地铁到珠江新城那边。
大学城外部环境总体来说是不错的,毕竟地处广州,不拥挤混乱的街道实在稀少,但每个校园内部就千差万别了。
最后是一句给所有北方娃的忠告,如果不喜欢炎热潮湿的环境,千万别来广东啊。
对于我这种适应干冷环境的人太煎熬了。
不过一年常热的好处也很明显,脸和手不会冻皴,一年不怎么生病。”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可以去其他更好的学校,别来广外!
除非你真心热爱语言,只想保证就业(就业质量不一定高)。
感觉很多人头脑空空,眼界小,功利心强。致命的是素质差的人好多…
感觉生源质量确实下降了,都掉到一万多了,我哭了,我当年文科排名两千多啊。
平时分占60%,通选课?老师巨水,好的极少。
而且北校周边拆成什么样了,本来就在郊区,现在··……
当初高考分数可以去暨大,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看到所谓的就业率高、语言排名高就来了,最重要的一点,不管这个学校怎么样,我在这里遇到的人,让我抑郁复发了。”
你们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