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享有“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之称的德阳市,现有罗江、绵竹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347亩

学校坚持“立足德阳、服务四川、辐射西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专创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校设有智能制造与车辆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10个二级学院,80余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3万余人

学校前身是于1995年成立的剑南武术馆;2004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四川警安职业学院;2012年,更名为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

历史沿革

1995年,成立剑南武术馆。

2004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四川警安职业学院。

2012年,更名为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

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

2018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和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0年7月,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1年,学校机械电子工程、旅游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2023年6月29日,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白俄罗斯文化交流中心揭牌仪式在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国际学院举行。

院系专业

根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 学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 ,开设80余个本、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14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0.08%,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69.31%,双师双能型教师占30.08%,有外聘教师504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根据2022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个省级民办重点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应用型示范专业,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思政课程”示范课程,2门省创新创业示范课程,1门省应用型本科示范课程。

  • 教学成果

2020-2021年,学校获四川省民办高校2021年“产教协同育人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

  • 学生成绩

2020-2021年,学校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3项,省级一等奖27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54项,优秀奖9项。

科研平台

根据2022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院士工作室、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市级社科研究基地,4个校级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2020-2021年,学校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104项,实现包括科研论文、获奖、专利等在内的科研成果186项;获德阳市社科成果奖3项;获德阳市社科规划项目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9项

2022-2023学年,共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9项。其中四川省教育厅2022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1项;四川省教育厅2022年全省大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1项;四川省教育厅2022年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中心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2023年课题1项;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教科研项目立项重点课题4项,一般课题32项;德阳市社科规划项目共7项,其中成德绵专项1个,一般项目5个,自筹项目1个;德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专项”1项,市级中心项目共80个,其中红色歌谣研究中心立项7个,德阳地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中心立项13个,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立项8个,家庭教育服务指导研究中心立项16个,文化旅游研究中心11个,传统体育与康养文化研究中心11个,德阳市新能源专用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罗江区揭榜挂帅项目8个;学校校级教科研立项课题71项。各级科研获奖共计12个,其中获市级奖项6个,国家与省级中心、协会奖项3个,区级1个,市级协会2个

学术资源
  • 学术刊物

《四川工科论坛》是由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包含:文化艺术、教育观察、理学·工学、经济·管理、教学论坛、德育研究等六大栏目。

  • 馆藏资源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图书馆藏有纸质文献资源总量达275万余册,纸质期刊近500种。配置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数字资源平台、维普智立方等多个电子资源数据库,电子资源总量达到1105万余册(包含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等)。同时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TSL)开展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工作,配备有金盘图书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文献资源“藏、借、阅、咨”线上与线下、一体化、全方位、多渠道的读者现代服务与管理模式

交流合作
  • 国际合作

根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泰国、老挝、尼泊尔、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教育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2018年3月,学校与泰国梅州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4月16日,学校与日本医疗大学缔结成为友好学校,并正式启动与对马医疗福祉集团共建的对马国际医疗福祉班,共同合作培养高级护理人才;17日,非洲加纳摄政大学科技学院校长尼古拉斯、库马里西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学院院长Poku博士、研究所所长Darko博士来校展开交流合作访谈。

2023年6月,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白俄罗斯文化交流中心揭牌仪式在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国际学院举行

  • 校企合作

2018年11月12日,学院与四川兴天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达成校企合作意向;11月28日,学校与罗江区人民医院、绵竹市人民医院、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广汉市人民医院、德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等10家友好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书;12月21日,与康年国际酒店集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康年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和“川工科康年国际酒店管理卓越人才养创基地”。

  • 校地合作

2018年3月,学校与罗江区教育局机器人、国防暨科技创新教育举行校地合作座谈会;4月,罗江区高教职教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揭牌仪式在该校指挥部举行。

2017年12月,学校与罗江经开区以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科研合作等校地合作内容展开交流,并签订了校地战略合作协议。

  • 对口帮扶

2019年4月,学院与对口帮扶地马尔康市沙尔宗镇联合举行帮扶工作座谈研讨会。

文化传统
  • 校徽

校徽为圆形徽标,内环上方是“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中文字样,下方是“Sich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英文字样,中间为篆书“工科”的组合字体。

  • 校训

明德、博学、笃行、创新

  • 校风

厚德载物,止于至善

  • 教风

治学善导,教书育人

  • 学风

勤学善思,求实创新

  • 精神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