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点认为“

毕业十几年了的学长,给新同学一些个人求职经验分享

本人是毕业证学位证改为和山大一样之后的第二届,专业软件工程,毕业后保研山大本校软件工程。

曾参加浙大保研夏令营并获浙大保研直博机会,后放弃并选择保研总校硕士,提这段经历是因为申请浙大时,填写自己的院校为山东大学(威海),未获浙大区别对待。

包邮区人,所以没留山东,一直在上海工作,求职简历上本科和研究生一直填山东大学,也一直在招聘时被这样对待,入职过的大厂有京东,百度,也履职过几个上海地方国企和全国性国企,大厂和国企的背调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学历这块,我也是如实提交毕业证学位证,从未被卡。

从来没有因为院校遇到过任何问题,凡是需要卡985简历关的,我基本都能进。

职场上一直也是认为自己双985没有什么不妥,这份学历给我找工作带来很多方便,码农这块卡学历最多也就到双985+硕士,基本能找的工作我都能过简历关。

每次有朋友求职国企或者部分大厂,因为只是211不是985,或者本科硕士不是双985而被卡,我就庆幸自己这份学历给自己找工作带来的方便。

工作过部分中小厂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算上拿到offer并参加背调那可能会更多。

总结就是如果你是计算机类专业,并且以后打算在上海工作,可以参考我的经验,其它专业其它城市我不清楚,就不发表意见了。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吉大确实比山威好很多,山威目前也确实就211的水平。

各位鼓吹山威的朋友,有这么几个事是不能被忽视的。

1.虽然本部跟威海分校号称同标准招师资,可是理工科大佬依赖的国家级实验室等等实验资源在哪里?社科类大佬依赖的官方顾问身份,文化宣传资源在哪里?

所以,招人标准是一致的,但是其中最优质人首选肯定是对自己发展更有利的本部呀。

2.所谓的共有师资噱头的意味更大了,且不说院长们受限于行政事务根本不可能常驻威海,就是成家立业的各位老师,谁会撇下老婆孩子去威海常驻,如果人都很少见得到,那这种共有师资有什么意义呢?

3.校友圈子本部还是占优很多的,证一样是不假,可真需要通过校友这层关系拉进私人距离时,还是有差别的。

其实,对于山威和所有的分校,校区来说,要提升自己,最好的路并不是去捧本部的臭脚,而是独立自主走出自己的路。

所谓的校区化,说的直白点,不就是你最顶尖的师资会逐渐被本部吸走,你最优秀的本科生被尼山,泰山半路挖走么?

只有真正把自己独立的搞好,才是王道!

山威有地域优势,有也算悠久的校史跟校友资源了,本没必要活在本部影子里的。

至于在校生,既来之,则安之,学校怎样,跟你考研,发展有关系,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关键还是看你自己努力,一个跟你同样努力的人,他在吉大,你在山威你可能赢不过他,但是那些在吉大不如你努力的,你未必不比他强!

你们觉得末流985和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