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
深圳理工大学成立大会上
深圳理工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标志该校
正式开启新征程
深圳理工大学是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公办高等学校。2024年5月30日,经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新”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办学理念
“无理无工”学科交叉建专业
学院、研究院和书院“三院一体”培养
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
有着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新’不是建立时间的‘新’,而是发展模式的‘新’,发展内涵的‘新’。”深圳理工大学创校校长樊建平表示。
深圳理工大学聚焦“新工科”“新医科”,首批建设了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药学院、算力微电子学院七大学科交叉专业学院。
不仅如此,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医学科学院、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成生物学产业园和脑科学产业园等科教产教平台。
独特的地理位置,对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新能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表示,她所带领的深圳医学科学院以及深圳湾实验室这两个创新型机构,与深圳理工大学为邻,未来一定会有很多紧密的合作。
“非常希望深圳理工大学的同学们,常到隔壁的深圳医学科学院以及深圳湾实验室做客,希望大家多多参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学术盛宴。”颜宁在大会上说道。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深理工的起点——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已成立18年
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量
连续三年居全球高校院所第一
目前,深理工与
24个国家(地区)的
52所高校开展国际科教合作
涵盖高水平共同研发
国际人才联合培养
大型国际学术活动等
为国家拔尖创新人才
深度链接国际科教资源
“我们希望把深圳理工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里的一所胸怀宽广、开放的大学,建一个学院、成一流学科、强一片产业,成为培养未来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创新企业家的‘摇篮’。”樊建平说。
深圳理工大学坚持“三院一体”育人才,通过打破传统院系的物理空间分割,实现“三院”即“学院+研究院+书院”协同育人。深理工目前已建成传承科学精神的“曙光书院”和弘扬深圳精神的“袁庚书院”两大书院。
2024年8月底,经过6年的筹建,深圳理工大学迎来了首批优质生源——广东省录取物理类考生最高分664分,最低分624分,最低分超本科线182分。
首批本科学生,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招生。所有学生入学一年后可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专业,可选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神经科学、生物技术、药学、生物医学工程。
据樊建平介绍,深圳理工大学为培养学生专业爱好,支持个性化发展,在教学安排上,全员本科生每周4天上课,一天科研实践,开展学术轨、工程轨、创业轨三轨培养,营造宽松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实战型的拔尖创新人才。
也就是说,在本科4年期间,深圳理工大学力争让学生有大约20%的时间,浸润于重点实验室。
此外,深圳理工大学还引进了一流的资深教授和青年教师,建立了与深圳兴业等一流科研机构紧密合作的人力资源体系。现拥有海内外院士14人,国家级人才近百人,长聘教师中有41人在海外获得终身教职。
深圳理工大学将通过探索符合国际化的预聘行聘制度,构建开放包容创新的生态环境,打造大湾区的人才高地。
深圳理工大学人力资源处处长丁鹏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致力于构建国际化的人才师资体系。
记者 / 黄涛 郭风新 杨溟晗 陈楠
来源 / 深圳理工大学 深圳发布
编辑 / 陈雨婷 阳楚晗
审校 / 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