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中山大学,选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的那些人,后悔了吗?icon
未来北师大珠海校区在广东只会越来越高。
所以参照投档线你能知道北师大珠海的未来认可度大概到哪里,和本部比可能永远都有一些差距,这是没有办法的,毕竟北京不是哈尔滨。
而且师大在两个校区的规划和构思上本来就是错开发展的,如果有细心研究的朋友就会发现的,既然定位不同那又有什么对比的必要,更该考虑的是自己个人的发展规划。
回到问题上,如果和东北、西北地区甚至是华中地区的985相比相比,湾区的地域优势不言而喻(虽然珠海无法与广深港相提并论),我还是认为不能单看学校。
对个人的生涯规划决定了应该去什么样的地方上学(如果想要从事学术研究专业那么在本科阶段,大学所在地的经济情况也就没那么重要)。
其次我觉得在双一流背景下,同一层级(如都是985)的学校中,专业比学校更为重要。就比如大工的工科肯定较好,而师大的基础学科(文学和理学)和教育学肯定也不俗,我一直觉得脱离专业比学校是没有意义的。(就比如举很极端的例子,有一些领域名校的双非,在他们所在的领域内就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有的可能该领域的领导高管都是这个所谓的双非毕业的)。
最后在考虑了前两个问题后,最后才是学校,学校固然重要,有好的土壤、平台、校友和资源,但是这些比起前面的两个条件,还是没有前面的那么实际。
”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珠海校区的师资水平和本部是相近的,但由于初建,第一年本科生的平均成绩不如本部,这样说有以下几个原因:1.2019届珠海校区分数线比北京校区低很多,具体差多少我记不太清了,这和第一年招生、招生政策等因素关系密切:
第一年招生时,临近高考,北师大才获批在珠海建设新校区。因为时间太赶,广东省教育厅甚至来不及把“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信息栏印到志愿填报手册上,只是印了一张纸。加之受珠海分校舆情影响,在各种“机缘巧合”下,珠海校区首届招生“出师未捷身先死”,投档分断档断得十分离谱。
宣讲的时候,我感觉珠海校区的同学是觉得自己的分数能考到北师大太虚了(不过听说省际省内分差也很大,也有很高分的),毕竟对大部分人来说,在2019年的情况下,本来只能上末流985 或 211,却上了一个 中流985,真的血赚。
作为北京校区的学生,我实话实说,感觉珠海校区第一年的招生情况确实不太理想……但怎么说呢,确实也是“天灾人祸”,情有可原。
第一届珠海校区的学生肯定是最苦的,毕竟他们也没有师兄师姐引路,学校很多设施也不完善,而且他们还跟我吐槽上学期他们连学生社团都没有,校园生活比较枯燥。但第二届开始应该会好很多,坑应该也都填得差不多了。此外,从宏观层面看,广东省有钱,北师大也肯出力,肯定都把珠海校区当宝贝宠着,有应必求。
当然客观来说,北京本部与珠海校区的分数线的差距也不是三四年能追得上的,可能未来也很可能一直比北京本部低10-15分左右。毕竟北京本部的百年积淀摆在那,而珠海校区只是一个新校区。
因为我也是广东考生,不吹不捧,个人感觉:总体上,中大>北师大珠海校区>华工>暨大>华师>深大。但具体而言,北师大强的都是基础学科(像汉语言A+、数学与应用数学A等),而北师大珠海校区布局的也主要是基础学科,在这些方面相信珠区还是有极大的潜力的。
至于北师大珠海校区以后如何和中山大学等广东省内名校竞争,那还得看珠海校区未来的造化。
平心而论,可能因为珠海校区是新校区,去年吃了没宣传的亏,今年鼓足了劲在宣传,捧的有点多。但问题肯定是有的,想必应该也主要是出在生源质量、知名度等方面,但在师资、政策等方面,按学校的说法,京珠两地应该基本持平。
”
你们觉得中山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