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跨界的艺术史研究,则将跨界作为方法和起点,跨界的意义不在破界和出界本身,而在以具有能动性的跨越行为抵达更宏阔的视野。有效跨界艺术史研究的目的和终点,恰恰在于更好地认知与解决本学科根本性的艺术本体问题——在跨学科意义上,博采众长以解决其他学科不以为意的艺术问题;在跨文化层面上,求同存异式发掘相较其他文化资源的优秀本土艺术价值;在跨媒介研究方面,以深入媒介特质和引入非传统媒介的方式拓展新时代艺术的定义和边界。因此,相比“向内”回归的艺术史研究,有效跨界的艺术史研究不仅关注艺术本体问题,更坚持探索艺术本可能、还可以是什么进入21世纪以来、艺术史研究已明显呈现出“新艺术史”向“世界艺术史”研究方法转向的趋势。国际学界这一方法论转向,印证了艺术史研究在跨文化方面持续的发展趋势。从本质上看,这也表明西方中心主义话语主导的艺术史研究已面临资源枯竭的现状。在此情势下,有效跨界的艺术史研究,致力于寻找人类艺术绵延的真正基因,复原长期为现代单一学科、文化、媒介视角所遮蔽的艺术真相,既扎根于微观层面,重识多种当地艺术现象的潜在价值,也着眼于宏观层面,探究人类多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的生成机制。那么,中国学者能贡献何种有效的文化资源,阐明何种艺术现象,建构何种学术理论,拓展何种切实而充满活力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论,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既是推进艺术史研究有效跨界的初衷,也是当下艺术史研究者肩负的使命。